又一个深圳样板!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特区范

“改革之城”是深圳闪亮的名片。当这种“改革气场”与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卫生事业发展方向相遇时,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就成为必然之举。

文 | 深圳市政府副市长 吴以环

深圳改革向来“敢为天下先”。40年前系列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改就要因地制宜,改出特色,改出成效,改出“特区范儿”。循着这条思路,我们确立了推动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发展,努力建设一流中医药传承创新城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的改革目标。

图片来源:南方+

政策引导

全面支持中医药发展

改革既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也需要法律、政策、制度的坚定支持。为此,深圳首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护航。

在此基础上,放管服相结合,完善中医医疗机构设置规范,“立好规矩”才好“非禁即入”鼓励发展。

建立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促进中医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2017年以来,对234项中医类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增,平均升幅28%。今年还将启动新一轮中医药服务价格调整工作。

健全中医财政补助政策,完善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对中医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补助设定了专科系数,单位工作量补助标准为综合医院的1.2倍。

完善扶持社会办医政策,全面取消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选址、距离、数量、医保的限制,并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助社会办医院政策,鼓励中医药多元化发展。

夯实基层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改革,就是要共享中医治未病服务、共享简便验廉的优质中医药服务、共享慢性疑难疾病中医特色服务,使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有更多获得感、医务人员从事中医药工作有更多获得感,让群众满意。

为此,我们积极完善以市级中医院为龙头,区级中医院为骨干,综合医院为枢纽,社康机构为网底,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中医药服务体系。

  1. 发挥深圳市中医院龙头示范作用,政府投资新建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加快推进“一院四区”建设,将市中医院打造成为国际化、综合性中医名院和区域性中医医疗中心。

  2. 推进区级中医院建设,完善基层医疗集团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建成运营区级中医院6家,其中三甲中医院4家。引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水平院校,合作共建区级中医院。

  3. 发挥公立非中医类医院优势,推进中医药融合发展。2018年,对51家二甲以上公立非中医类医院开展落实中医药政策情况督查评估,推进中医药工作达标建设,使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100%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4. 加强社康机构中医药服务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全市设立11个市区基层中医药服务和“治未病”工作指导中心,24个中医治未病和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和4个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基地,为基层中医药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达41.9%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与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49.67%、72.29%,中医药服务能力及可及性明显提高。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效果图

人才支撑

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

40年来,深圳特区的成就是全国人才汇聚深圳共同铸就的。因此,在中医药综合改革中,人才也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为此——

  • 2014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启动“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重点引进和培育“名医、名院、名诊所”;

  • 引进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名院名校来深办医办校,引进了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研究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团队等25个国内顶尖高层次中医团队。

▲2014年12月15日,深圳市政府、广州中医药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特色学院签约

此外,还着力建设国家和省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专病80个,建成7个名中医诊疗中心,建成9家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深圳市及7个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展示虚拟针灸教学系统

敢“吃螃蟹”

建首家纯中医医院

改革,还意味着打破框框、“大胆吃螃蟹”。

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纯中医治疗医院设置标准(试行)》,创建全国首家公立三级纯中医治疗医院——深圳宝安区纯中医治疗医院,为深圳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作出新的探索。

▲深圳宝安区纯中医治疗医院

该院已于2019年3月18日开业,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和中医临床路径,采用中医药诊疗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检查检验技术开展诊疗活动,除院内紧急救治和麻醉外,纯中医治疗率达95%以上。

宝安区委区政府还成立了宝安区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已获社会各界捐资1.8亿元,给纯中医治疗医院的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标准引领

占领中医药竞争“高端位”

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我们熟悉的国际竞争名言是:标准竞争是竞争的高级形式。掌握了标准主导权,就掌握了发展的高端位。

为此,我们积极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系列标准与规范》,建立中药溯源体系和编码系统,实现“一品一码”。

深圳牵头编制的13项中医药标准中,《中药编码规则》等6项通过ISO标准审核成为国际标准,《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等3项成为国家标准。

创新驱动

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

中医其实并不守旧,我们看到了传统医药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一面,在多领域多角度挖掘中医药的“现代范儿”。比如——

  • 推动深圳市中医院入选国家百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

  • 宝安中医院(集团)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联合建设诺奖得主实验室;

  • 龙岗中医院成立中医治未病体质研究院,联合华大基因开展九种体质的研究;

  • 深圳市区中医院基本建成智能中医药服务系统,开展了智慧医院、智慧药房等项目。

  • 推动康美药业在宝安中心区建设了中药材电子与现货交易平台以及智慧药房运营中心。

  • 推动平安集团在深创建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院及检测中心。

  • 本土企业和顺堂打造“名医、名药、名厂”连锁经营模式,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约共建“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促进深澳两地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改革永远在路上。深圳将继续发挥好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勇立潮头,为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而继续努力。

-End-

来源:原文刊载于《健康报》(2019年5月27日)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zhishi.cn/sijiyangsheng/view-17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