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如何评估自己是否肥胖?​

糖尿病友如何评估自己是否肥胖?

如何知道我胖呢?

那糖友怎样才知道自己是不是胖子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算一算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

例如,刘女士的体重是80公斤,身高是1.65米,那她的体重指数=65/1.652≈29.38 kg/m2。根据《中国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的肥胖诊断标准:

那根据这个标准,刘女士的体重指数>28 kg/m2那她就患有肥胖症,需要减肥。糖友们最好维持正常体重,不要超重,更不要肥胖。

2.量一量自己的腰围

从上面的表格来看,腰围也是反映脂肪在腹腔内积聚的重要指标,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为腹型肥胖,也就是中心性肥胖。与测量体重指数相比,测量腰围更简单一些。有的人可能四肢很瘦,但是肚子很大,腰围超过以上标准,那他/她也是胖子,所以大腹便便不是好事情,即使没有糖尿病,他/她也需要减肥。

糖友们测量腰围时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测量时身体要放松,除掉腹部的衣物,将皮尺紧贴皮肤测量腰围,注意不要挤压皮肤。

3. 计算腰臀比

除了测量腰围,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腰臀比来预测我们是否肥胖。白种人男性腰臀比>1.0,女性>0.85,被认为腹部脂肪堆积。但是,这个方法仅作为参考,测量腰围评价腹部肥胖比腰臀比更有效。

4.用CT或MRI检查来测定全身脂肪量

这种方法是目前评估内脏脂肪组织较准确的方法,但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但是如果糖友们需要精确计算皮下脂肪厚度或者内脏脂肪量,可以去做这项检查。

其他评价肥胖的方法还有身体密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测定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因为不常用到,就不一一介绍了。

为什么有的人“长得不显胖”,内脏脂肪却超了标?

  每每说起脂肪超标的问题,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体型肥硕、膀大腰圆的形象。但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一些令人羡慕嫉妒恨的人,他们“长得不显胖”,甚至“无论怎么吃都不会胖”。

  其实,有些人虽然“长得不显胖”,却在体检后被告知自己“内脏脂肪超标”。

什么是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是人体脂肪中的一种,围绕着肝脏、胰脏、肾脏等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只是肉眼无法直接看到。人体在贮藏皮下脂肪的同时,也会同时存下内脏脂肪。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内脏脂肪,一定量的内脏脂肪其实是人体必需的,它们就像“穿”在器官外的衣服,对内脏起着支撑、稳定和保护的作用。

内脏肥胖会怎样?

  但当体内营养过剩时,脂肪就会不断堆积到内脏,储蓄过多时,就会造成脂肪过剩,进入血液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进而增加中风和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此外,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需要消耗更多的氧,这意味着心脏必须更加努力泵血,才能为脂肪组织提供更多的血氧。长此以往,自然就增大心脏的压力。动脉中脂肪堆积越多,动脉功能就越差,血管壁增厚,血流减少,不仅加重心脏负担,还会增加血栓和全身血液循环恶化的危险。

内脏肥胖“青睐”谁?

  内脏脂肪的储蓄过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在生活中,运动不足、饱食等原因会引起腹腔内脏器周围脂肪堆积,形成内脏脂肪型肥胖。从临床来看,内脏肥胖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饮食不均衡,很少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却很丰富,经常吃宵夜,且饮食结构偏油腻或甜食;

  第二,运动过少,工作方式为久坐,出行喜欢以车代步;

  第三,饮水过少,却喜欢吃高热量的下午茶。

自测内脏脂肪是否超标

  那么,我们该如何初步判断自己的内脏脂肪是否超标呢?

  内脏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腔,腰围越大往往意味着内脏脂肪越多,腰围是判断内脏脂肪超标的首要标准。男性腰围≥90厘米或女性腰围≥80厘米,就有内脏脂肪超标的可能。

据报告称,中国糖尿病患者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肥胖,其中超重者占41%,肥胖者占24.3%,腹型肥胖者(俗称将军肚、啤酒肚、中心性肥胖等)占45.4%。

肥胖对糖友危害真不小

肥胖和2型糖尿病哥俩好,总是携手而来,肥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加大血糖的控制难度,加剧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比如导致糖尿病肾病恶化、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患病风险升高。

与单纯性肥胖的人相比,患有糖尿病的肥胖者减肥会更加困难,减肥之后的维持体重也变得相对困难。胰岛素可以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合成,而肥胖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会显著提高。但是,困难不代表不可能,只要糖友多关注相关知识,持续努力,总会制服肥胖。

远离内脏脂肪超标

  若发现自己“内脏脂肪超标”,应该积极通过生活方式消除堆积的内脏脂肪。

  可多做有氧运动,练习腹式呼吸等。例如,采取仰卧位,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在饮食方面,多摄入纤维素,少吃碳水化合物(米饭、面包等主食)。如果生活方式调整无效,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治疗。

来源 糖尿病网、新华网科普

科室简介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创立于1989年,在贾淑琴主任带领下成立,与消化科共用门诊和病房(内二科),2003年独立内分泌科门诊,艰难发展。2006年独立内分泌科病房,与消化科共用护理单元(十病区);医院任命任卫东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科确立了以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开展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筛查,动态血糖监测等以糖尿病诊治为主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

2011年内分泌科独立成立24病区,在任卫东主任带领下快速发展,先后开展了甲亢碘131治疗、骨质疏松症、矮小、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疾病、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专业疾病诊疗,成为一个兼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以治疗内分泌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

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生(在读博士)2人,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有护士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4.3万人次,目前门诊开设了生长发育(矮小)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宣教(免费)门诊、肥胖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内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2049人次。科室是国家卫计委授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

内分泌科于2014年7月9日创立了一附院内分泌科公众号,持续宣传健康知识,目前关注人数64515人,每天阅读量在10000人次以上。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

微信公众号

内分泌科医办室:0313-8041519

无恒难以做医生,做任何学问都要勤奋和持久,学医尤需如此。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一举手一投足都接触病人,医术好些精些,随时可以活人,医术差些粗些,随时可以害人。一个医生,如果不刻苦学习,医术上甘于粗疏,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不负责任。当然,就是勤奋学习,也不等于就能万全地解决疾病。但无怠于学,至少可以无愧于心。

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均属转载,转载只限于分享专业知识和医学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者不应无偿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rwdlln@126.com,我们会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zhishi.cn/sijiyangsheng/view-17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