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天人相应——谈四季养生法

“天人相应”的思想早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作《黄帝内经》里已有明确记载。《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即说明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地自然的四时阴阳变化必然影响到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四时阴阳是指春夏秋冬的阴阳消长过程,这一变化是促使万物表现出生、长、化、收、藏的生态过程的根本原因,万物都不能违背这一自然规律,人的生活起居和养生活动也都必须与四时季节相适应,四季采取不同的养生法。下面就简单地介绍四季养生法。

一、春季养生

春为四时之首,此时天气逐渐回暖,万物生机回归,草木萌芽,蛰虫警醒,自然界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的养生原则为“春三月应夜卧早起,松弛心胸,于庭间散步,顺应春生之气。”也就是说在春季的三个月里,我们要遵循春季生物钟的作息规律,晚睡早起,畅达胸怀,乐观向上,晨起后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舒缓柔韧的活动,勿作剧烈运动,勿使疲劳,保持身体勃勃生机兴旺向上。中医学认为,春季气候的特点是“乍暖还寒,阳气生发”之时,此时食养的原则为“减酸赠甘以养脾气”,宜用辛温之品以顺春生之气。因为春令易使肝气旺,肝旺容易克脾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入肝可助肝气,故春季应减少酸味,不使肝气过旺而保护脾气。“甘”味入脾,多食甘味食物可助长脾的功能,从而抵御肝气的可能侵犯,故春季宜减酸赠甘,防患于未然。此时我们可用疏肝理气,味辛性温的陈皮平肝熄风,味甘性微寒的白菊花及味甘性平的谷芽柔肝和脾。他们都是很合时宜的食养食品。另外,如马兰头,草头,蓬蒿菜等都有良好的清肝明目的作用。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莴笋,茄子,黄瓜,蘑菇等也有良好的清解里热、滋养肝脏、润肝明目的作用。同时根据气温的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早春饮食取温避凉,可适当吃些香椿,菠菜,葱,韭菜,荠菜等偏温补的蔬菜,应少食黄瓜,冬瓜,绿豆等性凉食物。仲春饮食宜辛甘,可适当吃些山药,红枣,蜂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少食酸性食物,以免伤及脾胃。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荠菜,百合,鸭肉,苦瓜,紫菜,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必须注意的是,春季又是一个易发过敏性疾病的季节。故凡患如哮喘,花粉热,出疹性皮肤病等过敏性疾病以及肾水不足、肝阳上亢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在春季里应忌食“发物”,如虾,香菜,鲫鱼,春笋等,以免它们趁“春生”之机诱发疾病。

有些人在春季里易“上火”,经常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口腔溃疡等情况,此时可吃些败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胖大海茶,莲子心泡水等。

有些人在春季有“春困”之感,人易疲劳,精神不振,此时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清醒头脑很有益处。

二、夏季养生

夏季临至,阳气鼎盛,万物繁茂,暑热延绵,雨水普降,此时的养生原则为“夏三月应夜卧早起,不怕阳光,不怕出汗,使阳气宣泄于外,顺应夏长之气”。也就是说夏季要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要适当的运动,不怕出汗,使阳气宣泄于外。夏季的食养原则为“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因为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五行学说认为,夏季心火当令,心火过旺易克伐肺金,燥热伤肺,因此饮食要增辛。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泄下等功用,但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过多食用,以免心火过旺。而辛味入肺,所以夏季尽管天气热,人们也可适当多吃辛味食物,如葱、姜、蒜等。民间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的说法,可起到发散、行气、通窍、化湿等功用,可补益肺气。

在初夏之时要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这对以后炎热酷暑的身体能量消耗提供足够的营养。

仲夏之时人易大量出汗,会流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要多吃清热解暑、无机盐含量多的食物,如鸭肉、鹅肉、鲫鱼、瘦猪肉、豆类、香菇、平菇、银耳、薏米、百合等。也可吃些绿豆粥、荷叶粥等,起到祛暑生津功效。

盛夏之时人大量出汗,此时应多吃一些富含水分和盐份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甘蔗、苦瓜、西红柿、虾皮、动物肝脏、豆类及其制品等。

需注意的是,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许多人喜欢大量饮用寒凉食物,如冷饮等,殊不知冷饮对于人体会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女性。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人的大脚趾浸入4℃的冷水中,30秒钟后即发现其鼻粘膜血管强烈收缩,而且分泌物中的抗体量急剧降低。胃粘膜的面积比一个大脚趾大几十倍,显然其对吃冷饮(冰)的反应要强烈的多,故此可导致女性子宫内膜血管的强烈收缩而致月经量锐减。我们自己的实验研究也证明,如果给大白鼠每天喂一次冰淇淋,连续二个半月以后大白鼠出现大便糖稀,毛发蓬松,行动迟缓,不少生理生化指标出现异常。笔者在临床上也经常碰到一些月经不调的年轻女性,询问病史时都有贪吃冷饮的习惯,这实乃大忌也。

此外,“冬病夏治”是夏季食养的一大特点,一些患痼疾顽症者,年老体弱者应抓住“夏长”时节进行治疗和食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种寒性体质和寒证病人刻在“大伏天”作温补。另外配合内服中药、针灸、穴位敷贴等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季好发疾病,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秋季养生

“立秋”表示秋天的来临,秋季历经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令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秋季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气温开始下降,但“秋老虎”的气势仍可嚣张,多呈昼热夜凉之气候,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则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此时的养生原则为“秋三月应早卧早起,使心理平静,不烦不燥,免受燥气之侵袭,顺应秋收之气”。进入秋季,人们应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保持神志安定,同时调节情志,放松心情,强调一个“和”字。秋天以燥气当令,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皮肤和五官干燥,所以秋天的食养原则为“燥者润之”、“减辛增酸以养肝气”。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味则会发散肺气。故秋季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秋梨、石榴、桔子、葡萄、猕猴桃、柿子等。也可多食用具有增液润燥作用的食物,如百合、荸荠、山药、甘蔗、银耳等。在此季节,唯有痰湿内生者应喜燥恶湿,故人较为舒适,但气血不畅,气血两虚和阳虚怕冷者虽不怕燥,但毕竟冬天即将来临,寒凉肃杀之气将至,所以也不能贪凉,如西瓜与梨等寒性水果仍不适食用,以免伤及脾胃之阳,这也是“养收之道”的重要内容。

此外,秋季要注意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同时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有些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在秋季发病,故在秋季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四、冬季养生

冬季天气寒冷,冰天雪地,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此时的养生原则为“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减少活动,养精蓄锐,顺应冬藏之道”。冬季养生应注意敛阴护阳,尽量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使阳气不受干扰。同时不主张早晨锻炼,避免剧烈活动,可适当的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等。人体在进入冬藏时节,经过一年的消耗,人体在此时应进行休养,故冬季的食养原则为“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节,进补时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季可多吃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如鸡肉,羊肉,牛肉,生姜,桂皮,花椒等食物以助阳气,提高机体的耐寒力。同时冬季也要注意补肝肾,可食用黑芝麻,核桃,黑大豆等食物。

此外,冬至前后还可进行冬令进补,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而开出不同的膏方,以达到调阴阳、补气血、养五脏、祛病延年之效。正所谓“冬令进补,春天打虎”。

冬天由于骤寒,对人体心血管是一种强烈的恶性刺激,容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复发,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所以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如遇到心前区疼痛时,要及时用药(如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硝酸甘油等)并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发生意外。

只要我们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注意四季变化,遵循四季养生特点和规律,瞬时调摄,就能健康长寿,“春秋皆度百岁”也。

(艾草 重楼 附子)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zhishi.cn/sijiyangsheng/view-18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