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低怎么办

如果发现骨密度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生活方式调整

  •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对维持骨骼健康很重要。
    • 富含钙的食物:像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钙含量丰富且易吸收 ;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还有虾皮、芝麻等也是钙的良好来源。此外,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虽钙含量不如奶制品,但也是饮食中钙的补充。
    • 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维生素 D 能促进钙的吸收,可多吃些鱼肝油、蛋黄、三文鱼等。同时,适当晒太阳,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 D。
    • 其他营养素:摄入适量蛋白质,如鸡肉、鱼肉、蛋类、豆类等,对维持骨骼的正常代谢和强度有帮助。还要注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维生素 C、维生素 K 等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利于骨骼健康。

  • 适度运动:通过运动给骨骼一定压力和刺激,促进骨骼生长和维持骨密度。
    • 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爬楼梯、跳舞等,可使骨骼承受身体重量,增强骨骼强度和密度。
    • 力量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而肌肉对骨骼有保护和支撑作用,间接提高骨密度。
    • 平衡训练:像太极拳、瑜伽等,可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减少因跌倒导致骨折的风险,对老年人或骨密度低易骨折的人群尤为重要。

  • 戒烟限酒: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减少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过量饮酒会干扰骨骼的正常代谢,导致骨质流失加快。所以应尽量戒烟,少饮酒。
  • 避免不良习惯:减少咖啡和碳酸饮料的摄入,过量饮用咖啡会增加钙的排泄,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

药物治疗

  • 钙剂:当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如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的补充量需根据个人情况确定。
  • 维生素 D:帮助肠道吸收钙,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可通过口服维生素 D 制剂或肌肉注射维生素 D 来补充。
  • 抗骨质疏松药物:如果骨密度低是由骨质疏松症引起,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 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吸收,增加骨密度。
    • 降钙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减少骨量丢失,同时还有止痛作用,适用于伴有疼痛的骨质疏松患者。
    • 雌激素类药物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可补充体内雌激素的不足,但有一定副作用和使用禁忌,需严格遵医嘱。
    •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但价格相对较高。

康复治疗

如果已经发生了骨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帮助恢复骨骼的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康复工程等。

治疗原发疾病

一些疾病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成骨不全症、骨肿瘤等。对于这些情况,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从根本上改善骨密度 。 比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组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使用抗风湿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定期监测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一般建议每年或每两年检查一次,以便及时了解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