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冠心病,浑身不舒服,这是为什么?有哪些高危因素?

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得了冠心病,是否有冠心病是有明确的医学诊断的,只有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因为冠状动脉的硬化狭窄,对心脏供血形成影响,才可以称作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冠状动脉狭窄,但没有症状,但进行体力活动时,就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属于冠心病,或者存在慢性的稳定性心绞痛,也属于冠心病,急性的冠状动脉梗塞也属于冠心病,而由于冠状动脉问题导致的心衰,也可以称之为冠心病。

对于一些并不严重的冠心病问题朋友,本来是没什么感觉的,因为确诊了冠心病的问题,开始觉得浑身不舒服,心脏原来只有劳累时才不舒服,现在一直都觉得不舒服了,不光是心脏不舒服,身上哪哪都不舒服了,出现这样的问题,疾病的影响只是一方面,不妨也多从自身心理上找找原因。又有确诊了冠心病问题,紧张,焦虑这些情绪的影响,臆想出来的一些症状,会让大脑指挥身体,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可以说,一多半是心病,如果能够积极的应对冠心病,用乐观达观的心态去面对冠心病,这样的不舒服也会减少很多。

还有一种情况是,把各种不舒服的症状,都归咎于一种病,比如说一位更年期女性,确诊出冠心病的问题,同时还出现腿疼,肌肉痛等问题,都认为是冠心病引起的,但在女性更年期,由于雌性激素的流失,还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尿酸升高等问题,不管是骨质疏松引起的骨骼肌肉痛,还是高尿酸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这些问题都不能认为是冠心病所引起的,因此,“浑身不舒服”,还是应该明确病因,一个冠心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疲劳,气短,头晕等症状,但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该积极进行排查和处理。

与其紧张,焦虑,与其总是觉得浑身不舒服而烦恼,不如积极的去应对冠心病问题,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积极的控制动脉硬化和狭窄程度,是减少冠心病发展和减少急性冠脉综合症风险的最根本因素。

如何控制冠脉的硬化和狭窄呢?首先当然是尽量消除影响冠状动脉血管的健康的一些高危因素,高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影响心脏动脉健康的一些重要风险因素,因此,想要控制好关系,首先要从基础上控制好这些慢性疾病,该降血脂降血脂,该降血压降血压,该控血糖控血糖,生活调理加上合理的药物控制,把三高控制好很重要。

除了慢病影响因素以外,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一些不良的生活因素,也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高危因素,吸烟,肥胖这2个因素,在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时,都是两个独立的风险因子,因此,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再加上合理的饮食调理和良好的作息,平和的心态等,这些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也是控制好冠心病风险的重要方面,这些良好生活方式的保持,与三高的调理控制是相辅相成的,想要调理好三高,如果生活上不能做到严格自律,保持健康良好生活习惯,恐怕三高和冠心病,都是控制不好的。

除了做好风险因素的控制以外,还要积极的做好预防工作,冠心病的药物预防,最常见的两类药物,就是他汀类的降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这两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稳定斑块,减缓冠状动脉硬化进程(应将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以下),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斑块破裂后引起的急性梗塞风险,都是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冠心病患者应该结合药物的有效性,身体的耐受性,用药安全性等方面的情况,具体选择药物,长期服用来进行预防。

更多相关建议:

冠心病一旦确诊,我们不得不和冠心病长期共存,因为冠心病目前不能根治,需要长期药物以及定期复查。

冠心病的人经常会有一些不舒服,有时候是心脏引起的,有时候并非心脏引起的,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自己的不舒服是不是冠心病本身引起的呢?

一般来说冠心病几乎不会导致浑身不舒服!

一、心脏的原因

1、心肌缺血

冠心病最常见的不舒服就是心肌缺血发作,也就是心绞痛发作。心绞痛并不是老百姓理解的就是心脏部位疼痛,心绞痛有很多表现,每个人都不一样,大部分心绞痛会表现为胸痛、心前区疼痛,但还有很多人后背疼痛、牙疼、头疼、上腹疼痛、肩膀疼痛;甚至有时候并不疼,而是胸闷憋气、咽部紧缩感、出汗、想上厕所,甚至极个别人表现为浑身不舒服。

但有共同特点那就是:每次持续2-15分钟作用,常常几分钟。多于活动、劳累、运动、寒冷等等情况下发作。休息后会逐渐缓解,缓解后如常人。

如果浑身不舒服是发作性,每次几分钟,且在活动、运动等以后发作,休息后能缓解,那么首先考虑心绞痛。

2、心功能不全

冠心病另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难。特点也是活动胸闷憋气、乏力等症状加重。有时候会出现下肢浮肿,食欲不佳等等。有人感觉不一样,或描述不准确,也会觉得全身不舒服,所以当冠心病浑身不舒服,也要排除心功能不全。

二、非心脏病的原因

1、疾病的原因

我们说了冠心病一般不会变现为浑身不舒服,而且浑身不舒服这个词过于笼统,过于朦胧。没办法因为浑身不舒服就告诉您是什么原因或什么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比如贫血、发烧、电解质紊乱、肝病、肾病、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等都会导致浑身不舒服,所以需要提供伴随症状,必要时还得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浑身不舒服的原因。

2、非疾病的原因

浑身不舒服最常见的原因有时候不是疾病引起的,比如长期熬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情绪低落、压力大、抑郁、焦虑、更年期等等问题都会导致浑身不舒服。

三、冠心病注意事项

冠心病如果有不舒服需要前往医院,进一步明确排除心脏病导致的,如果是心脏病导致的医生会根据原因进一步调整治疗。但不管是不是心脏病引起的不舒服,我们需要:

1、坚持规律服药,冠心病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一定不能随便停药或减药,任何治疗都需要有医生指导。

2、坚持定期复查,因为冠心病长期吃药,需要复查了解药物是否有副作用,低密度脂蛋白是否达标,心率血压血糖等控制怎么样。

3、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坚持运动、低盐低糖低脂饮食、避免熬夜、保持好的心情等等是控制冠心病的基础。

总之,如果有冠心病,且出现了浑身不舒服,如果长期这样一定要去医院看看是不是心脏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才知道如何是好。

更多相关建议:
谢邀请,如果确诊完得了冠心病以后浑身不舒服这种情况的话,跟您高危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近期可能还会给胰岛素抵抗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病毒感染,衣原体感染,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都有一定的关系。

冠心病其实就是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动脉管,腔闭塞后失去弹性使管腔作小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的动脉,可以从内膜开始先后发生各种病变,包括脂肪,富含糖类,聚集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积等斑块形成。

一般超过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比较快,但也有一些青少年,比如说也会发现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实这个事情已经有开始了,但是随着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男性比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比较低,更年期后女性发病率增高。

病变出现以后可能会出现脑力,体力衰退,同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的感觉,可能会出现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严重的话会出现声音的嘶哑,如果气管移位阻塞会出现肺动脉受压,你会出现心脏的增大主动脉夹层。

发挥患者的主动配合能力,如果有客观证明的话,需要经过合理的预防,可以延缓阻止病情的进展,甚至可以逆转病情,所以说需要从生活方式上改善合理的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尽量以花生油,豆油,菜籽油植物油为食物油。适当的参加运动,参加一些一定的体力劳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不易做剧烈的运动,对于老年病人提倡散步,每日一小时可分次进行,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愉快情绪,避免熬夜劳累过度,保持充足睡眠,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动物性脂肪饮食,

更多相关建议:

这是由于冠心病特性造成的!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旦确诊就代表自身冠脉血管至少狭窄50%,我们需要清晰一点:“任何日常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我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血氧能量的充足供应”,而冠心病患者由于冠脉狭窄程度高于50%,所以自身血液的循环流动肯定受到严重阻碍,如果狭窄程度只是最低的50%、如果患者年龄较轻动脉硬化程度不高、如果患者天生側支循环建立较好,可能还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太多异常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狭窄会逐渐加剧,一旦患者心肌血供无法满足日常血氧消耗,就会出现一系列心脏类疾病的症状,而且由于长期缺血的情况,不仅可能伤害心功能,更会影响到其他多个脏器的正常工作。

不要小瞧血液,它的正常流通受到阻碍,身体自然会不舒服!

1,血液其实就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呼吸进来的氧气和吃进来的食物,大家可以理解为“给努力工作的组织细胞准备的食物”,只工作不吃饭能舒服就怪了。

2,血液除了将能量送到各组织细胞外,还要在离开时,带走代谢废物(毒素),通过膀胱(肠道)排出。

这种不舒服,还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痕迹!

只要得病了就不是好事,更别说是冠心病了,由于冠心病难以治疗,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奋战,更有死亡风险,所以很多人都对其有着极大的恐惧。

患者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压抑、负面的精神状态下生活,很容易导致神经紊乱无法正常工作,这种紊乱的神经系统会影响到其支配的脏器,由于神经系统遍布全身各处,所以患者会有多处不适,也就是常说的“心病”,但这种心病一旦持续过长,也会反向影响身体。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不良饮食:长期大量摄入高热、高脂、高糖食物,很容易导致冠心病出现。

长期吸烟:吸烟会破坏脂质代谢、加速动脉硬化,而且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入血,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携氧气的能力和作用,血液携氧量降低,自然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体重过高:肥胖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体重过高的肥胖者患有冠心病的几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1倍左右,而且由于脂肪大量附着在心脏上,心脏的收缩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易诱发心衰。

合并三高:如果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会极大增加冠心病出现几率,不仅仅是血压升高时的动脉硬化加剧,更与脂肪摄入过多、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脊柱病变:患者长期用脊姿势不良,会慢慢使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一旦压迫神经,就会导致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影响血液的正常供应。

更多相关建议:
我想从闻名于世的奥斯陆一级预防试验(Oslo PPT)说起。大家别害怕,这个试验很有启发意义,看完了您一定有收获。共同的特点就是抽烟喝酒爱吃肉。随后分为两组,一组给与饮食和戒烟干预,让他们戒烟,同时要他们少吃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猪牛羊肥肉、鱼子和蛋黄等食物),代之以不饱和脂肪酸(海鱼肉、橄榄油等)。另外一组不加任何干预,接着让他们过自己的幸福小日子,继续让他们抽烟喝酒吃肥肉。这两组患者在随后的5年里一直被追踪随访。如果1973年你在挪威,你愿意参加这个试验的哪一组?说到这里,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呢?

更多相关建议:
一、生活习惯1.吸烟2.酗酒及高脂饮食3.疲劳及情绪紧张4.缺乏运动二、疾病所致1.高血压病2.高脂血症3.糖尿病4.肥胖症三、个体差别因素所致1.性格2.年龄4.性别预防冠心病,就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检测身体动态,在疾病刚刚出现征兆的时候及时的进行调理治疗,恢复健康。

更多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

冠心病逐渐形成需要几十年,一般程度的血管堵塞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只有当血管堵塞很严重、病灶发炎、血压大幅度波动以及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斑块上的纤维帽发生破裂,体内才会形成血栓。一旦形成血栓,就会在短时间(2—4小时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老年人往往会有多处血管狭窄,即便供血不足,如果没因,有也一般不会形成血栓。而其他侧支同样会支撑血液供应,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往往不注意保健,说病就病,病情来势凶猛。

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

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嗜烟、生活不规律、脾气暴躁、久坐不动、肥胖以及家族遗传。

冠心病有以下五种类型:

1.骤然降临的死神——猝死;

2.冠心病的报警信号——心绞痛;

3.致命的血栓——急性心肌梗死;

4.心力衰竭与心率失常——缺血性心肌病;

5.潜伏的主机故障——隐秘性冠心病。

更多相关建议:

得了冠心病,浑身不舒服,这是为什么?有哪些高危因素?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由于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腔狭窄>50%,狭窄远端心肌细胞会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出现缺血缺氧性改变。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心绞痛,典型的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紧缩感或压榨样疼痛,不典型的也可表现为咽部紧缩感、左肩、左上肢、上腹部疼痛,持续时间数分钟,多与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有关。

那么,得了冠心病为什么会浑身不舒服呢?多数情况下与患者得知患病后自身的紧张情绪、焦虑、郁闷等有关,即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可能性,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症状由主管医生进行排除。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呢?

(一)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二)肥胖。

(三)缺乏运动。

(四)吸烟酗酒。

(五)作息不规律。

(六)精神紧张。

综上所述,得了冠心病浑身不舒服可能与患者情绪紧张有关,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三高、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作息不规律、精神紧张等。

更多相关建议: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生活方式现代化,人口老龄化,促成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冠心病,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因为它本质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老化。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也得了冠心病,究其原因,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那冠心病都有哪些不舒服症状呢?有哪些危险因素会导致冠心病?又该如何治疗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1、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

提到冠心病就不得不提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心绞痛,说是说心绞痛,其实他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疼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怎样算心绞痛。

(1)部位:典型的心绞痛,不舒服的部位大多数是在胸部正中间,也就是胸骨的后方,有些人偏左一些,因为心脏就在这个部位,很容易想到心脏毛病。也有一些患者不舒服的部位不那么典型,不典型的意思就是说不能够直接就让人想到是心脏疾病。比如有可能表现为手臂、后背部、肩膀、颈部、下颌、上腹部等部位不舒服。这些部位的不舒服,老百姓自己是很难和“心绞痛”联系起来的,需要医生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基础疾病、疼痛性质、诱发因素等综合分析,才能与“心绞痛”联系起来。

(2)范围:内脏器官的不舒服症状往往不能够精确的定位,也就是说只能判断大概在这个范围,比如拳头那么大的范围或者巴掌那么大的范围。如果不舒服的症状仅仅局限在某一个部位,比如像针头那么大的位置,像硬币那么大的位置,而且定位很精准,有明确的界限,那一般不是心脏痛。

(3)性质:心绞痛其实并不一并是“很痛”的意思,多数情况是一种闷闷的感觉、像石头压着、紧缩的感觉,如果感觉像针刺一样、刀割一样,这种尖锐的痛多数不是心绞痛。

(4)诱因:大多数心绞痛与活动有比较明显的关系,比如爬楼梯、上坡、跑步等,活动后出现,休息几分钟能好转,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有时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等也能诱发心绞痛。像那种休息时不舒服,活动后反而更舒服的,多半不是心绞痛。

(5)时间:常常有一些患者来问说胸部突然疼痛了几秒钟,有些人是疼了几天持续的疼痛,问这是不是冠心病,心绞痛。其实这都不是典型的心绞痛。一般来说心绞痛只持续数分钟,比如2~10分钟,那种几秒钟或者持续存在的都不是心绞痛。

2、有哪些危险因素会导致冠心病?

医生、科研工作者都在探索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患者也非常关心为什么会得冠心病。因为搞清楚了发病的原因、危险因素,才能够在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更有目的性。根据目前的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并不是单一病因,至少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1)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它对靶器官的损害,而心脏、冠状动脉就是把器官之一,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控制,是导致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2)高血糖:糖尿病的患者,血糖升高,升高的血糖会导致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这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很关键的一步。动脉损害可以累及全身的动脉血管,当然也包括冠状动脉,其他比如主动脉、脑动脉、颈动脉、肢体动脉等都会被累及。

(3)高血脂:血脂检查项目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它不仅破坏动脉内膜,还会逐渐在血管中层沉积,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引起血管堵塞、血栓形成等。

(4)吸烟:吸烟诱发肺部疾病,比如肺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但是,还很多人不知道吸烟对于血管的损害,其实吸烟对于血管的损害是很严重的,吸烟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也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而且如果做了支架、搭桥等手术后继续吸烟的话,支架、桥血管也容易再堵塞。

(5)肥胖:生活越来越好,吃的东西也多了,体力活动反而少了,这样子就导致肥胖的人增加了。随着体重的增加,同时伴随着冠心病的风险增加。

除了这些危险因素外,缺乏体育锻炼、生活压力大、饮食结构失衡(高盐、高糖、高脂肪饮食)也是危险因素,另外男性的总体发病率要比女性高,遗传因素也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病。

3、冠心病如何治疗?

常常会有人问,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那么多,哪种是最好的,其实并没有哪种方法或者哪种药物最好,以下这些方法适合不同的情况。

(1)健康生活方式:可以说适合所有冠心病患者,包括低盐低脂肪饮食、控制胆固醇摄入、戒烟、限制饮酒、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精神紧张等。

(2)药物治疗:所有冠心病患者都要规范药物治疗,只不过治疗冠心病的药物那么多,每个人需要的药物是有所差别的,如果没有使用禁忌,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石药物,其他还有控制症状、改善长期预后等药物就因人而异了。

(3)介入治疗:就是平常大家听的最多的支架,当然介入治疗还包括球囊扩张、血栓抽吸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用于治疗严重类型冠心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脉重度狭窄等。

(4)冠脉搭桥手术:也是用于治疗严重类型冠心病,与介入治疗相互配合,同样是严重类型冠心病,有些适合介入治疗,有些适合冠脉搭桥,不管怎样,目的都是为了使缺血的心肌恢复血供。

总结,冠心病最主要的症状是心绞痛。了解了这些科普知识,大多数人能够识别出典型的心绞痛。对于那些并不那么典型的心绞痛,需要专科医生结合其他一些蛛丝马迹给识别出来。冠心病的是多因素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等是主要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都是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不同的病情适合不同的治疗方式,没有哪个最好。

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更多相关建议: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987年~1993年我国多省市35~64岁人群调查(中国MONICA)发现,最高发病率为108.7/10万(山东青岛),最低为3.3/10万(安徽滁州),有较显著的地区差异,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省市。冠心病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然而,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趋势。得益于60-8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努力,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和改进心肌梗死的治疗。

冠心病有哪些高危因素呢?

(一)高血压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可导致血管壁结构的改变,引发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高血压患者血管腔的阻滞和斑块的破溃较血压正常者可能提早20年。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都会显著增加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1990 年,一项综合分析西方国家9个前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舒张压每升高5mmHg, 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20%。 对东亚地区12个前瞻性研究综合分析的结果得出,舒张压每增高50mmHg,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21%。对我国10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舒张压每增加5mmHg,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增加24%。收缩压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与舒张压相似,收缩压越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也越大。患者的血压水平对其冠心病的发病有预报意义。全美15个地区15.9 万人的前瞻性分析表明,不论是根据一次性血压测量,或6次血压测量平均值,血压与冠心病危险水平都呈正相关,即使在随访中只有一次血压升高也显示具有较高的冠心病死亡率。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对5298名18岁以上男工前瞻性资料的分析表明,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均明显增高。

(二)血脂异常

1、血清总胆固醇(T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初,临床观察和尸体解剂的对照研究已发现,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生明显相关。美国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FIT) 对约12866名中年男子的6年随访中,更确实地证明了冠心病死亡率随血清TC的增高而不断上升。TC在5.20mmol/L (200mg/d1) 以上时更为明显,TC 处于最高10%者其死亡率为最低10%者的4倍。其他研究包括以年轻人、女性和老年人以及已患冠心病者为对象,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在我国,对血清均值为4.2mol/L (162mg/dl)的一组上海人群的随访分析仍然发现冠心病死亡的风险与TC水平呈正相关。

LDL-C是TC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其与冠心病事件危险有同样甚至更强的正相关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实,TC主要通过LDL-C对冠心病发病起作用。这一关系在没有冠心病的个体和已患冠心病的病人中均存在,同样也适用于男 性和女性。

2、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发病危险之间存在强负相关关系。这种关联在男性和女性、无症状人群和病人中均存在。HDL-C浓度越低,冠心病发病危险越大,但HDL-C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探明。

3、血清甘油三酯(TG) 与冠心病的关系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些新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TG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一些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降低TG能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对脂蛋白代谢的深入研究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可通过脂质交换改变 LDL和HDL的组成和代谢,引起HDL-C降低,LDL(sLDL)升高,三者在代谢上联系密切,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表型(ALP),它是有高度致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质紊乱状态。另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脂质交换的结果,还可生成富含胆固醇脂的残粒,后者也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三)糖尿病

糖尿病(DM) 的两种主要类型,1型和2型糖尿病均能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增加。糖尿病造成的心血管病超额危险一小部分可能是由于其对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的负面效应所致,另一大部分则是高血糖或糖尿病状态本身的直接影响,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表明,不管是在1型还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的程度均与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有关。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试验表明,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至关重要,可使微血管事件下降60%。 英国UKPDS研究结果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与先前的高血糖呈强正相关。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r)水平每降低1%,与糖尿病有 关的死亡将降低21%,心肌梗塞将减少14%,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将减少37%。可见,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病非常重要。

(四)超重/肥胖

在西方人群中进行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超重/肥胖(通常用体重指数BWI表示)与全死因危险呈“J”字型关系。特别瘦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死亡危险性高,但随体重的增加,全死因死亡率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因于心血管病死亡的增加。在全人群中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证明,冠心病的危险在体重中度增加和超重时即已开始增加,超重还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同时,身体脂肪分布不同,危险亦不同,无论男女,向心性肥胖者心血管疾病危险都要高得多。

(五)膳食因素

膳食因素是冠心病发病危险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及肥胖等生物学危险因素的影响而间接发挥作用的。

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与血压有关的膳食因素主要包括膳食中的氯化钠、蛋白质、钙、酒精及热量平衡等方面。钠盐对于高血压的发病是必需的,但不是充分的。有证据表明,低钠膳食能使血压降低并防止血压随年龄增高。

近10年来的研究显示:膳食蛋白质的量和类型以及某些氨基酸与血压有关。1988年报告的中国10组人群对比研究表明,人群膳食中平均动物蛋白质热量百分比与血压均值成负相关,在中国人群中动物蛋白质及有关的氨基酸如牛磺酸、赖氨酸等为fiu压的保护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含水果和蔬菜丰富的膳食可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研究表明,摄入鱼类、奶类、豆类和蔬菜水果较多的人群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较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汕三酯较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提出改善膳食结构,适当增加鱼类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食盐摄入是预防人群血压升高的重要措施之。因此提倡冠心病人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鱼、奶、豆类食品。

(六)吸烟

现已有可靠证据表明,吸烟对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效应与每天的吸烟量和烟龄长短有关。如果吸烟开始于15岁以前,则日后发展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尤其高,这种效应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存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病例对照试验均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证实,男性吸烟者冠心病猝死的相对危险较不吸烟者高10倍,女性高4.5倍。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其致病作用可以叠加。.

关于吸烟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表明,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病因子,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的化学物质有10 余种,能激惹和加重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它们影响机体的血液动力学和血凝机制,促使心肌缺氧,诱发冠脉痉挛,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 此外,如前所述,吸烟还能使人体HDL-C降低,促进脂质紊乱状态发生。

(七)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环境应激源和个性特征模式两个方面。暴露于应激源可以致急性的一次应激,也可以指工作条件下的长期慢性紧张。特定的紧张工作环境通常以高要求和时间紧迫感以及控制和决策水平低下为特征。这种模式在低收入工作中常见,可以部分地解释冠心病发病中的社会经济差别。个人对紧张环境的行为反应不仅包括敌意和沮丧,还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不合理膳食和缺乏体育锻炼等。

研究表明,成人的社会地位影响其社会经济环境和个人的情绪反应,前者包括不利的微观和宏观经济侧面、健康保健利用不足、薄弱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不良的工作条件:后者包括缺少自信和恰当的应付机制,失望、沮丧、敌意和愤怒等。这些因素可能反过来反映在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少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这样就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产生不利影响。

怎样预防冠心病

1、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5、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冠心病患者要加强心理的自我调整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当中,要注意,心理的调整,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预防,治疗冠心病:

1、遇事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故易生气和得罪别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

2、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贏得友谊,保持人际间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3、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过于精细、求全责备常常导致自身孤立,而这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子女、对金钱、名誉、地位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

4、掌握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结语: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习性,所以冠心病的预防也不仅仅只靠药物作用,很多也需要是改善日常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