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嗽”、“多痰”很快的一招!

1. 咳嗽

咳嗽是目前来说最流行的最常见的日常疾病之一,无论是常年久咳还是感冒引起的咳嗽,都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那么就会有人问,治疗咳嗽的最快方法是什么呢?西药中药吃了一堆,也不见好转,反而还把胃伤害了,旧病没除去,新病又找上门,可谓雪上加霜。

此方是偶然的机遇学到的,此方已经治愈了很多患者,先不说此方的作用如何,单其材料的常见性就让人觉得吃惊,因为不会有人想到这个简单的食材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功效。

有一天,去拜访一位退隐的老中医,当时其正当义诊,患者为一个老年人和一个小姑娘,关系应该是奶奶和孙女,两个人都是咳嗽,应该是感冒引起的,说吃了很多药,没见效果,想请老中医给开个方子

老中医说,不用吃什么药,去市场买两根香蕉切成小块,然后放入一块冰糖,冰糖要用捣蒜的罐子敲碎,和香蕉一块放入碗中,放入半碗水,然后蒸,大约10分钟即可,放温了吃就行了,一定要在睡觉前吃,其他时间不要吃,连汤也一块喝,不要煮太长时间,煮过了就没有效果了。

第二天早上,正在和老中医吃饭,奶奶和孙女就来拜访了,高兴地说咳嗽明显好多了,没想到会如此快速的见效,老中医说,方子很多人都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吃了不管用而有的人吃了管用呢?搜公众号脉脉养生关注。原因就在于细节,很多人对细节把握不好,比如蒸的时间长了,水放多了,吃的时间不对等等,细节决定着一个方子的疗效,很多方子都是这样,有很多很老的中医到现在还是不知道方子的细节,自己都不知道,开的方子病人吃了能管用吗?

翻翻古书,很多流传的方子都是如此,很多古代的秘法方子对器皿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一旦错一步方子的效果可能就会瞬间全无,大家以后在去让中医诊病时,一定要问清楚药该怎么吃,怎么煮,放多少水,煮多长时间等等,如果中医只是来了一句随便、都可以,那么他的方子大家就要好好考虑了。

此方子对任何咳嗽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对胃气上逆不能卧床等情况,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这方面困扰的朋友可以试一下这个方子。

2. 多痰

最近很多朋友问身体里痰多该怎么办,有没有什么能融入到生活中去改善的方法。

先来说说痰多的人都会怎样:

喉咙粘腻

腹部肥满

身上经常起硬包很久才能下去

睡觉打呼噜

能吃消化不了

胸闷

痰多

容易困倦

身重不爽

喜欢吃甜

喜欢喝酒吃肉

舌头大

舌苔白腻

懒动

嗜睡

身重如裹

感冒高发期,特别是小孩子,抵抗力并不是特别好。佛山市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简小云介绍,进入春季以来,咳嗽病人占了整个呼吸内科门诊量的8成,比平日有所增多。大家可以通过一些汤水,给自己和家人增强抵抗力。

治咳嗽,不用急着去吃药,可在家拿3种食材来煮成一碗止咳汤,效果可不必中药西药差。

下面一起来认识下这3种食材的止咳威力吧。

1、橘红

橘红,归肺、脾经。《本经逢原》中有记载: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具有消痰止咳、理气宽中的作用。适合用来治疗久咳,及哮喘、体虚、肺气肿引起的咳嗽。

2、罗汉果

罗汉果具有清肺润肠、清热通便、清肺止咳的功效,可保护嗓子,治疗咳嗽不爽、咽痛等症。

罗汉果山楂饮

食材:罗汉果10克、山楂片10克、蜂蜜适量

做法:

1、罗汉果洗净,压碎,山楂洗净,与罗汉果同放锅中;

2、锅内加净水,上火煮熟后,去渣留汁倒入杯中;

3、将蜂蜜适量放入杯中,搅匀。

注:罗汉果性凉,体质寒凉的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3、甘草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袪痰止咳,可用于气喘咳嗽,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

止咳汤(橘红木丹茶)的做法:

1、各食材的用量:橘红8克,木丹8克,罗汉果6克,胖大海5克,甘草4克

2、所有食材准备好后,一起捣碎,放入锅中煮50分钟

3、过滤掉汤渣,服用汤水,每天1-2次

有咳嗽多痰、咽喉肿痛等烦恼的人,不妨每天来一碗止咳汤,早喝早好。

橘子的皮,中医里面会分出两个中药。带橘络的,叫陈皮,有和中理气,化痰止咳的作用,一般越陈越贵,6年到10年的足够用了。把里面的白色的肉刮掉,烘干,就叫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对外感风寒而导致的咳嗽,用其辛发之性,越新鲜,越好,所谓「生者尤良」是也。

陈皮味苦、辛,性温,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所以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主治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是一味常用中药。古人认为入药以陈者为佳,故名「陈皮」。陈皮易伤气伤阴,气虚、阴虚、体弱者慎用。

痰多的朋友,喝茶的时候,可以放点陈皮进去,煮粥的时候,也可以放点陈皮,煲糖水和老火汤就更不用说,不管煮什么,加了陈皮,味道就有了本质的升级。还能理气化痰,一举多得。把陈皮变成你的日用品,痰就会越来越少呢,别把陈皮当药,就当盐用好了。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zhishi.cn/zhongyi/view-17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