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虚和脾阴虚各有什么特点?

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当出现脾虚的时候就容易生百病。而脾虚的时候我们自然就想到补脾,但是有些人补脾有效果,有些人补脾却没什么什么效果,着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脾虚有分脾阳虚以及脾阴虚,它们的用药都有所不同,如果没有分清脾阳虚和脾阴虚的话,那么自然就没什么效果啊。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脾阳虚和脾阴虚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它们以及如何调理。

什么是脾阳虚?

脾阳虚,说到底就是阳气不足造成的,可能是由于年老体弱造成阳气不足,或者是因为脾阳不足,阴气过盛,从而导致脾的运化失职的一种病理现象,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寒症,这可能与平时的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思虑伤脾,或者进食过多的生冷食品所致。另外,如果平时进食过多的寒凉药物,也会损伤脾阳,从而造成脾阳虚。

脾阳虚有什么症状?

当身体存在脾阳虚时,往往会有以下几个症状:①畏寒,四肢不温,喜温喜按,这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从特别怕冷,身体没有阳气的滋润就表现肢体不够温暖,而且特别喜欢喝温水。②营养不良,虚胖,这是因为阳气不足,从而造成五谷不化,人体不能及时吸收营养,甚至可以看到肢体浮肿或者脸色苍白没有血色。③大便稀溏,容易出现腹泻,小便短少,或者女性朋友的白带量多而清稀,颜色发白,④舌质淡胖且舌苔白滑或有齿。⑤腹痛,因为阳虚阴盛,体内有寒,容易造成气滞,所以容易腹痛,特别是受寒时,腹痛更加明显。

当身体出现脾阳虚时如何调理?

脾阳虚就是体内阳气不足,所以需要温补,补充阳气,需要进食一些温热属性或者温阳散寒作用的食物,比如桂圆、大枣、辣椒、韭菜、肉桂、花椒、干姜、芡实、莲子等,还可以进食一些温阳的药物,比如鹿茸、补骨脂、熟地、菟丝子、淮山药、附子、黄芪、山茱萸、人参等。同时还可以进食一些中成药,比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另外,还应该忌吃各种冷饮以及生冷瓜果。最后,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体内的阳气,保证气血通畅。

什么是脾阴虚?

脾阴虚说到底就是脾的阴液不足,从而造成燥热内生,比如平时偏食辛辣刺激食物,就容易损伤阴津;还有体内热盛或者久病,从而伤及阴津;还有情志不舒,肝火动怒,经常发火,往往容易伤阴;另外,如果过服用一些温燥伤阴的药物也容易伤脾阴。最后,当脾胃气虚时也会影响水气运化,从而导致体内阴津不足。

脾阴虚有哪些症状?

上面说了,脾阴虚主要是因为体内津液不足,所以容易出现便秘、口渴口干、皮肤干燥、肌肉消瘦、手足烦热等症状,并且还会出现饮食不化、食欲不佳、或者食后容易腹胀、大便干结等症状,另外还会出现唇红干燥、舌淡红少苔或无苔的症状。

脾阴虚应该如何调理?

对于脾阴虚的调理,自然就是补充津液,以养阴为主,选择一些滋阴润燥药物,比如山药、扁豆、苡仁、黄精、玉竹、天花粉、沙参、麦冬、葛根等,还可以喝一些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等。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比如参苓白术散、六神散、滋阴健脾丸等。

总的来说,我们要首先知道脾阳虚与脾阴虚的特点,才能知道如何区分,而区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只要是出现手脚冰凉、肚涨冷痛、黎明腹泻,那么就是脾胃阳虚;只要出现手足烦热、口渴、多食易饥、腹痛绵绵、大便干结等,那就是脾胃阴虚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更多相关建议:

脾阴虚和脾阳虚虽然都属于脾虚,但是症状表现上却有非常大的不同,很好辨别。

一、看嘴唇色泽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往往嘴唇的色泽就能够反映出脾的状态。

如果嘴唇经常干燥起皮,但是颜色是红红的,这就是脾阴虚的症状。

如果嘴唇颜色淡白,经常处于没有血色的状态,那就是脾阳虚的表现。

二、看舌头

脾阴虚的表现是舌苔不匀、地图苔、花苞苔、而且舌头很薄、很红、舌头偏小。

脾阳虚的表现是舌头比较胖大,舌苔比较黄厚腻。

三、看眼袋

眼袋在中医里被称为肉轮,对应的也是脾胃,一般脾虚的人都会有眼袋,而脾阴虚的眼袋会发红,甚至有点紫红色。

脾阳虚的眼袋颜色不会那么深,是微微有些发青。

四、看大便

脾阴虚的人常常因为阴液不足而导致便秘,大便常常是前面干燥,后面不成型。

脾阳虚的人大便容易粘马桶,总觉得排便不净,上厕所的次数比较频繁。

更多相关建议:

脾阴虚和脾阳虚这两个证型都是虚证,都有脾胃功能减退的表现,消化力不足,形体偏于消瘦,喜欢吃软的、稀的饭食,不喜欢吃硬的和干的饭食。神疲乏力,脸色无神彩。

脾阳虚,主要是虚寒。一般有三种表现:

1、脾胃阳虚,总是感到胃凉,胃部隐痛,阴天下雨、寒冷天都会胃部不适,会拉肚子,怕凉食,喜热食,胃部喜按喜揉,经常拉肚子,面色萎黄、虚胖、浮肿,舌淡有齿痕。

脾主四肢,脾阳虚一般身体困而沉重,喜卧不喜动,四肢和胃部冰凉。肚子怕风吹。

口淡无味,没有食欲,腹胀没有饥饱感。

脾主思,脾阳虚一般思维迟钝不活跃,不喜欢发言。还容易钻牛角尖。

妇女白带如清水稀薄。

我们经常说的湿气重一般指的就是脾胃阳虚。

2、脾肾阳虚。脾胃阳虚一般是全身怕冷,脾胃阳虚主要是四肢和胃部怕冷,但不会全身怕冷。

五更泻,早上鸡鸣时分必上厕所,大便完谷不化,吃什么拉什么。脾胃阳虚一般拉肚子不会完谷不化。

手脚冰凉,头冷,反复感冒,腰部冰冷,阳痿,毛发稀少,脱发,女性无性欲,男女不能生殖。

肾藏志,肾阳虚的人无斗志,沮丧,有失败感,看人生一片灰暗。

脾肾阳虚的人脸色有水色,脸色暗偏黑。周身水肿,小便不利。

3、肺脾阳虚。咳嗽、稀痰,遇冷加重。反复感冒。

气虚气喘。

上焦有寒,其口多涎。肺脾阳虚的人口中唾液多,经常唾唾液。

以上是脾阳虚的问题。

脾阴虚主要是虚热,一般有脾胃阴虚和心脾阴虚两种情况。

1、脾胃阴虚:胃部隐隐有灼热感,不舒服,想吃饭,但吃不多,容易胃胀。喜凉饮,但喝不多。

脾不升,胃不降,容易胃胀打嗝。

容易便秘,但不耐受大黄等通便药。

肌肉四肢怕冷怕热,消瘦无力。

2、心脾阴虚:心烦、口干不想喝水,思维略亢,胸腹有热感,失眠。

如何调理?

脾胃阳虚,有理中丸、温胃舒。

脾肾阳虚,有附子理中丸、肉蔻四神丸、右归丸。

肺脾阳虚,有小青龙合剂。

脾胃阴虚,有石斛、木瓜、生地、麦冬。

心脾阴虚,可以喝天王补心丹。

有了上述问题,最好到医院就诊。

更多相关建议:

脾阳虚也称脾胃虚寒,属于病症名,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所表现的证候。主要因为饮食失调、过度食用生冷、劳倦过度、久病伤脾或者过度忧思所致。脾阳虚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胃痛、食欲不振。由于脾胃虚寒所致,因此也会有四肢不温、喜温胃寒、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胖嫩,舌苔薄白,脉迟沉等症状,妇女还可能有白带多、清稀等表现。脾阳虚在治疗上应以温中健脾为治则,方选小建中汤,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方剂的加减。

脾阴虚是指脾精不足所致的一系列证候。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的濡养是通过脾气的散精输布而实现的。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嗜好食肥甘、湿郁化热、损伤胃阴或肺津不足、痨瘵阴亏、子盗母气耗伤脾阴或汗吐大泄等因素所致的耗伤脾胃阴津。脾阴虚在临床上多有胃阴虚的表现,可见有不思饮食、饮食后胃胀满、腹痛、口舌干燥、大便秘结、形体消瘦、舌红苔薄,脉细数等症状。多见于各种营养不良所表现的症状。治疗上,应以“滋养脾阴,养阴和营”为治则,方选沙参麦门冬汤,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方剂的加减。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用药依据,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更多相关建议:

在人体当中,脾与胃同居于人体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主统血、主生血,主要功能是对摄入体内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同时将水谷精微物质化生为气血津液,输布至脏器、四肢百骸当中。

脾阴阳虚之证主要因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阴虚与阳虚的主要区别与各自特点如下——

脾阳虚证的特点

脾之阳有推动、发散、温煦脾气的作用,而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形成。主要原因多为过食生冷、苦寒之品,或先天肾阳虚衰,从而导致脾阳虚衰,失于温煦运化之力,进而阴寒水湿内生不化。

  1. 脾阳虚弱,运化无力,则会出现食少、腹胀、泄泻等脾胃症状。
  2. 而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阳虚弱,则会表现为唇色淡白,面色苍白无华
  3. 而脾阳虚衰,容易导致寒凝气滞,出现胃脘冷痛、喜温喜按、怕冷喜暖食等病症。
  4. 脾阳虚弱,无力运化水液,容易造成水湿泛溢肌肤,出现面色、四肢浮肿、下利清谷、大便溏稀、完谷不化、白带清稀量多等问题。
  5. 脾阳不足,无力温煦,则会出现四肢冰凉、消瘦乏力、畏寒恶风等症状。
  6. 脾阳虚弱,则会表现为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白厚腻

对于脾阳虚的人群,重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在临床上,多用以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四味药组成的理中丸。而在生活中,则需注重饮食调养,少食水果、牛奶等性寒凉、生冷的食物,多吃如山药、牛肉、生姜、黄芪、大枣等补阳之品。

脾阴虚证的特点

脾之阴,主要是濡养脾脏的作用,同时其与脾阳相互制约、并相互协作。

脾阴虚,则为脾的阴液不足,导致体内热盛。主要原因为饮食不节,或因久病伤阴,亦或泄泻、吐利、汗出过多耗伤阴液导致的。

  1. 脾阴亏虚,主要的表现为手足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不思饮食、消化不佳、烦躁易怒等病症。
  2. 脾阴不足,无法上滋肺阴,则会出现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等问题。
  3. 脾阴无力下充养肾精,则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病症。
  4. 脾病累及心、肝失于濡养,则表现为失眠、健忘、两目干涩、心悸、肢体麻木等问题。
  5. 脾阴不足,表现在口唇为颜色深红、干裂起皮,其舌红少津,苔少薄黄

脾阴虚弱,则以养阴为主,临床上多以沙参麦冬汤加减应用。而在生活中,可多食木耳、银耳、梨、芝麻、百合、鸭肉、蜂蜜、黑豆等滋阴之品。

更多相关建议:

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吸收,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及运化水湿。

脾虚可分为脾阴虚和脾阳虚,脾阴虚和脾阳虚基本不会同时存在。尽管两者都是脾虚,但是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脾阳虚

脾阳虚是脾虚衰所导致,长期脾气虚,就会发展成脾阳虚,或过食生冷,误用寒凉药物所引起。

主要症状:腹胀,腹痛,倦怠,喜温,恶寒怕冷、手脚发凉,大便清稀,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女性白带多质稀。

尤其是午饭之后,患者易精神倦怠、疲乏犯困,部分患者出现腹胀、嗳气等症状。

临床上女性朋友脾阳虚的情况比较多,此类患者体重会有所增加,或会出现妇科病,月经延后,白带增多,而且夏季都可能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冬天睡不暖被窝,食欲减退,饭量小胃口小。

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头昏、眼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调理方法:

药物方面,用一些温阳暖胃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或口服口服附子理中丸或者理中汤、人参健脾丸等,还可以适当增加补益、温热的药物调理身体,比如使用人参、大枣、黄芪、桂枝、党参等药物熬汤,或者泡茶饮用。

饮食方面,平时饮食清淡,忌食生冷瓜果以及高脂肪、高胆固醇难消化的食物。平时吃饭的时候可以多用一些干姜粉、胡椒粉等暖胃的食材。

平时可以多吃健脾胃的食物,例如鸭肉、红薯、小麦、羊肉、梗米、山楂、枸杞、黄芪、大枣、肉桂等。

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平时需要注意保暖多穿衣服,特别是女生要注意保暖,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肚子。

脾阴虚

脾阴虚多为内伤气血所致,消化功能失常为主。

主要症状:临床以纳食不化,皮肤干燥,肌肉消瘦,痿软无力,甚则肌肉萎缩,或手足烦热、溺少便秘,舌红少苔为特征。

调理方法:

药物方面,可以服用方剂理中汤来以及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中成药。中药方面也可以用火麻仁、首乌、乌梅等药物和食材进行治疗。

饮食方面,吃一些粥、汤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太过刺激辛辣的东西。多吃坚果类食物,像核桃、榛子、松子,同时酌情添加蜂蜜。多吃些百合,乌梅,山药,梗米,小米粥,薏仁粥等食物。

生活方式方面:注意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和身体的免疫力,在睡眠习惯方面,早睡早起,不熬夜,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总的来说,不论是脾阳虚还是脾阴虚,一旦出现脾虚,多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体虚,或者禀赋不足所致等等先天与后天的原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调理脾虚,人才不会生病。

以上就是关于脾阳虚脾阴虚内容的分享,感谢大家阅读,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更多相关建议:

脾阴虚和脾阳虚各有什么特点:

脾有阴阳之分,脾阴是指脾脏的阴液,也就是水谷所花生的营血、津液、脂膏之类的物质,它具有灌溉五脏六腑,营养四肢百骸的功能,脾阳是指脾的运化精微,升清降浊的功能,两者的关系是:脾阴主血,脾阳主气,血有质而气无形,无形者依附有形,有形 者附于无形,二者相互依存,保持着相对平衡。

脾阴虚

脾阴虚是脾虚的主要表现之一,多是因为脏腑阴阳之气血津液的偏盛衰导致的。所以饮食不节,忧思劳倦,肺腑虚损以及失治误治等原因引起的阴阳气血亏虚,皆可导致脾阴的功能障碍,即脾阴虚证。

主要表现:

不饥不纳,烦热躁忧,唇干口燥,或中消多食,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腹胀,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口渴心烦,身时烘热,面色白无光,但是量颧潮红,大便糖稀,小便频数,纯舌红赤,脉象虚细无力。脾阴不足,运化失常,所以不思饮食,食入难化,腹胀。

调理方剂:

和理阴汤

人参、山药、扁豆、莲肉、老米、燕窝。共同起到补气健脾、滋阴养肺的功效,其中的人参大补五脏之阳而不燥;燕窝大补脾胃之阴而不腻。

慎柔养真汤

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莲肉、白芍、五味子、麦冬、黄芪。具有调节甘油三酯、

胆固醇的消化、吸收、代谢,促进载脂蛋白的正常合成、代谢的作用。

脾阳虚

脾阳虚是脾脏运化水谷的生理功能不足。

临床表现:

腹胀纳少,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苔,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升脾阳药物及方剂:

一般多用柴胡、羌活、防风升麻等风药,如《补脾胃泻肝火升阳汤》,柴胡独重1两5钱,犹恐升阳之力不足,加羌活、升麻以为助。

《升阳益胃汤》用柴胡、防风、羌活、独升阳,辅以云苓、白术、半夏、橘皮益胃以化湿,、湿去而阳气得以升发。

羌活胜湿汤

羌独活、藁本、防风、一派辛升,恐助上逆,可用五味子之敛,少量人参补肺气,又少量麦冬清平火逆之势,可用少量黄连清心火。

补脾阳用温香燥,旨在温阳醒脾,培土建中。常用方: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黄芪建中汤等。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白术、苍术、香木、砂仁、干姜、陈皮等。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更多相关建议: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脾阳虚证与脾阴虚证是中医脾胃系统的常见病证,虽然二者的发病脏腑同属脾胃,但病证发展阶段和症状特点却不相同,脾阳虚是脾的阳气不足,温煦推动的功能下降,引起的以虚寒为主要表现的脾胃病证,简单说脾阳虚是胃肠功能紊乱伴有人体怕冷虚弱的状态,例如胃肠不适,腹胀疼痛,大便溏泻,尤其是腹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症状加重,身体怕冷,手足不温,乏力气短,舌淡脉弱。脾阴虚是脾的津液血液不足,滋润灌注肠胃的能力下降,引起的以燥热为主要表现的脾胃病证,脾阴虚亦可概括为胃肠功能紊乱伴有人体燥热体虚的状态。例如胃部不适,尤其是胃内津液不足导致的便秘口干,胃内灼热。因脾阴不足,消化力量弱,同时胃气尚强,表现为虽有饥饿感,却不想吃饭。盗汗消瘦,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是脾阴虚的典型全身症状和舌脉特点。

综上所述,脾阳虚与脾阴虚有着各自的病证特点,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面可给予区别,接下来,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谈谈二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用脾阴,脾阳这两个符号代表脾胃的生理功能

  • 新生儿呱呱落地后,就需要饮食水谷的奉养,食物的能量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物质,贯穿着人的一生。脾胃是消化运化饮食和水液的核心脏腑,所以中医将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
  • 《黄帝内经》中说“人受气于谷”,所谓受气是人体需要接受脾胃运化饮食而转变的能量和体力。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的前提是脾的阳气充足和脾的血液津液充盛。简言之就是“脾阳”和“脾阴”。
  • 脾阳代表着脾胃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运化水谷水液的能力(例如胃肠蠕动),将饮食转变为气血(营卫),同时将气血上输于心肺,流行于周身,脾阳还可以固摄血液,防止外溢出血,以营养脏腑肌肉,温煦四肢百骸。脾阳不足胃肠蠕动减弱就容易出现胃胀胃痛,嗳气呕吐,大便溏泄。温煦能力减弱就会出现形体怕冷,手足不温。
  • 脾阴代表着脾的血液津液,是脾的运化功能的物质基础,为脾提供物质来源的同时,还可将津液血液灌注到肠胃,以维持肠胃功能活动的正常,例如胃肠分泌的胃液,消化液可归属于脾阴的范畴,脾的血液还可经脾阳上升作用,布散到周身肌肉,如《内经》说的“脾为孤脏,以灌四旁”,四旁就是四肢百骸,肌肉组织。脾阴不足滋润濡养肠胃和肌肉组织的能力不足,胃肠内就会出现胃部灼热,食后胀满不舒,皮肤干燥,消瘦乏力。
  • 脾阴与脾阳相互配合,人体的胃肠功能才会正常,脾阴是物质体现,既是肠胃的津液血液,也是全身津液血液的基础,脾阳是功能体现,将饮食运化为气血,可充养脾阴,脾阳升清的作用亦是将脾胃阴血上输于心肺,以营养周身。与之同时,脾阴脾阳互相制约,脾阳温煦脾胃津液血液防止血液凝滞不通,脾阴滋润濡养防止脾阳过剩,导致热量积聚。
  • 所以,脾阳虚往往病人会出现腹部疼痛,遇冷加重,这就是阳气虚弱,血脉凝滞导致的问题。脾阴虚病人常会出现胃内灼热,烧心,嘈杂(胃内有饥饿不适伴有辣热感觉),这就是胃肠内脾阳积聚,热量过多的反应。

★脾阴虚和脾阳虚的症状特点和诊断调护

  • 由于脾阳虚是阳气亏虚,温煦推动胃肠功能减弱,人体多表现出腹部胀满,胃痛不舒,我在临床看病过程中发现病人面色晃白,胃痛嗳气,经常手捂着胃部来增加胃部热量以缓解不适,这种情况多数是脾阳虚引起的问题,病人也常常伴有怕冷怕风,便溏尿频舌淡有齿痕,脉弱沉的全身症状。
  • 无论是胃肠道疾病的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或者是其他的全身疾病。表现出脾阳虚证,就可按照脾阳虚调护,这是中医辨证求本的体现,脾阳虚的调护以温阳健脾为主,如理中,四逆等。
  • 脾阴虚以滋润营养能力减弱,伴有虚热内生的表现为主,临床上,萎缩性胃炎的病人脾阴虚多见,胃粘膜和腺体萎缩,胃液分泌不足常有消化不良,消瘦等症状。如《丹溪心法》也提到:“脾土之阴受伤……遂成膨胀”。
  •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比喻为孕育气血的脏腑,类似大地承载生长的万物,所以中医说“脾胃属土”,土只有在温度和湿度合适的情况下才能滋润苗木五谷,脾土代表着温度,胃土代表着湿度,脾喜欢干燥而惧怕水湿太过,胃喜欢水液而惧怕干燥,所以说脾阴虚多表现为胃的燥热症状,多数医学家常有“胃阴虚”,很少有人讲“脾阴虚”。《不居集》中也认为“古方理脾健胃,多补胃中之阳,而不及脾中之阴。
  • 实际上,一旦脾阴虚发生后,脾阴不能转输于胃,胃阴必然不足,而胃中的津液血液不足,胃的分泌胃液等消化液的功能必将减弱,患者长期受此影响也会出现明显的消瘦,营养不良的问题,《慎斋遗书》中说:“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运转,而不能输于五脏。”明代医学家繆仲醇也论述到阴即是血液和精气,阴不足后营养人体的血液亦会不足,可引起头晕心悸等表现。
  • 脾阴虚后,阴虚生内热,患者常有胃部不适,胃内灼热,大便干燥,口干舌燥,饥饿感明显却不想吃饭,因为消化能力差,吃饭后胀满明显,个别人可出现贫血,乏力,消瘦,午后低热等阴虚的全身症状,这与阴虚血液不足和脾胃消化能力差营养不良有关。
  • 脾阴虚的调治以益胃养阴为主,如麦门冬类和益胃类。

脾阴虚与脾阳虚的总结

脾阴虚和脾阳虚是脾胃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例如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造成胃肠积热,热伤阴血津液可发展为脾阴虚。相反,长期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寒伤脾阳可发展为脾阳虚。无论是哪一种脾虚均有胃肠不适,消化不良的症状,需要从中医四诊的整体角度出发,加以判断。根据病人的现代医学诊断无法分别是脾阴虚还是脾阳虚。同样是慢性胃炎病人,同一种疾病诊断,若以阳虚内寒为主,则脾阳虚可能性大。以阴虚内热为主,则脾阴虚的问题较为突出。从人体的整体观念角度分析才可以确定是何证型,并考虑调护方法。

脾阴虚与脾阳虚均有胃肠道症状,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规律饮食,八分饱。谷肉果菜均衡营养,戒烟限酒,减少辛辣,寒冷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请专业医生给予诊断,指导治疗。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经典的中医理论,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和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相关建议: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这里所指的脾跟西医里的脾脏完全是两码事,西医里的脾脏是体内比较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里,先天之本在于肾,后天之本在于脾,也就是说脾具有运化水谷之精危,为气血生化之源泉。脾是人体五腹六脏、精气神健康的一种统称,只有脾气健运,人体的正常机能才能能得到保证。脾气伤,则百病生自然也就比较好理解了。

中医里讲究阴阳调和,虚则是气损,脾虚则是代表脾气受损而导致脾虚。

脾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精神疲惫,体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谷食不化,四肢冰凉,气短怕冷,或妇女体弱带下(月经不调),舌淡,边有齿印,脉细无力等等。

那么,怎么区分脾阴虚和脾阳虚呢?

1.脾阴虚:

我教大家一个比较好辨认的方法,就是看舌头,一般来说脾阴虚的人舌头边缘有锯齿状,白白的舌苔铺满了整个舌头,舌头中间还可能有裂纹。同时脾阴虚的人脾胃都比较虚弱,胃不能受纳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停积胃中,上逆为呕。也可表现为经常腹泻,胃胀、大便不成型等一些列消化系统这种。

1.脾阳虚:

脾阳虚也会伴有脾阴虚的一些症状,但是有一点比较特殊,那就是脾阳虚的人特别的怕冷,脾阳虚在中医里也叫做脾虚寒证。是因为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所以,脾阳虚的也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

我是“杨医生说”,专注于健康科普,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谢谢!

更多相关建议:
论健道,每天听三甲营养主任医师道健康,致力成为您身边最贴心的健康养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