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给孩子碰手机的妈妈,错过了让他变聪明

提到手机,很多家长觉得它就是“洪水猛兽”,娃抓着手机玩的样子,想想就可怕。但你知道吗?触摸屏很可能帮助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这个结论来自 BBC 的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节目里有两个实验。实验找了两组年龄相仿的孩子,其中一组从来没接触过电子产品,另一组则时常会玩一下 iPad 或者手机。他们将要 PK 的第一个任务,是跟随示范,用蜡笔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你猜怎么着?经常使用触屏产品的孩子,可以轻松地画出一条条直线。而平时不使用触摸屏的孩子,却只能画出歪歪扭扭的细碎线条。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接下来是第二个任务,测验两组孩子搭积木的高度,对比结果又一次让人吃惊——不使用触屏的孩子,平均搭 5 块积木左右的高度。而经常用触屏产品的孩子,普遍都能搭得更高,有的甚至能搭到 9 块以上!实验的组织者、认知心理学家蒂姆·史密斯,曾在很多地方都做过这个对比实验,他说:触屏技术对幼儿来说,并不像大众认知的那样,全是坏处。相反,滑动和控制软件,能增加孩子精细动作的精确性和灵巧度。他还说到,相关的科学研究还没有跟上新兴电子产品进入家庭的速度。今后他们会用更多的样本,去佐证前面的观点。老母亲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松一口气的感觉?毕竟,这个年代如果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真的不太可能!不过,这个实验的结果,也不是让大家丢个手机就让孩子自己玩。最好的办法,是在家长管理的前提下,给孩子自己探索的空间:对于 18 个月以上的幼儿来说,可以给他们适量玩一些训练手脑协调力的触屏游戏;5 岁以下的孩子,一次不超过 20 分钟(最近国内的眼科专家表示这个时间应为 15 分钟/次),每天不超过 1 小时。电子产品的内容也有讲究,权威机构 Mayo Clinic 就建议:可以尽量给孩子选择互动性强的主动屏幕时间(比如教育类游戏),减少被动接收屏幕信息的时间(看动画)。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很多爸妈估计还是觉得好颠覆,也是,谁叫科技发展得这么快呢。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迎头赶上相关的研究,尽量去发掘和利用科技的有益面。

说完了高科技,我们不妨再来了解另一个对精细动作也特别有利的 “神器”——剪刀,这个可是老物件了。

剪刀对精细动作的训练效果可能更好理解一些。毕竟手工和剪纸,对于锻炼人的手部灵巧度和创意开发,是再好不过了。听说很多外国人想学写书法,却总是感觉歪歪扭扭不得劲,于是汉语班的老师们就会建议他们先学一段时间的剪纸。但一般来说,大人们普遍倾向让孩子在七八岁之后再接触剪刀。毕竟这玩意一不小心,可是会见血的。但到底要不要给孩子用剪刀呢?对这个问题,TED 演讲《5 件该让孩子做的“危险”的事情》中,演讲者图利是这么说的:家长在教孩子使用剪刀前,先约定一些基础的安全规则——比起一味地规避风险,让孩子更加正确、安全掌握刀具,显然才是更重要的。那么几岁的娃可以用剪刀了呢?在美国关于幼儿精细动作的对照年龄表上,4 岁的孩子就可以简单地使用剪刀了,虽然不一定能用得很好。而在英国国家早期教育纲要 EYFS 中,最早在30 个月~50 个月的时候,孩子们就应该要学会使用儿童剪刀剪碎纸头了,也应该知道使用时要小心。差不多四岁左右,宝宝们就可以在有大人监护的情况下,学着用剪刀了。

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妈妈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开始实践了。比如让三岁多的孩子在指导下用手工小剪刀,去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创作,比如剪贴画。

还有的妈妈,会让四岁的儿子,尝试使用家里长期开快递的剪刀(沾上了胶带而变钝),帮忙开一下快递,并叮嘱他要收好放回原处。儿子每次也都完成得不错,还知道剪刀不是玩具,不能随便挥舞。

其实除了这些,平时多让孩子涂鸦、搭积木、折纸、玩各种模拟操作台,及时教会孩子用餐具、自己剥鸡蛋壳、虾壳,帮家人择菜、捡豆子等,都对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大有好处。要知道,这些手部精细动作的锻炼,是今后宝宝写一手漂亮好字的基础哟。

面对更新越来越快的“工具”,只要爸爸妈妈知道如何利用它们、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交流规则,悉心引导,这些东西往往能发挥很好的效用。孩子成长的过程很神奇,而爸爸妈妈真正应该做的,是给这个过程不断添加魔法,把各种身边的工具,变成孩子小手的“延伸”,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神奇魔法呀。

(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

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关键看怎么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zhishi.cn/muying/view-18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