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分数高,毕业标准严,看看协和毕业的八年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jkb_doctor@126.com

位于首都市中心的北京协和医院一直位居中国医院排行榜之首,也是无数患者心中的希望和寄托。但传说中悬壶济世、起死回生的协和医生是从哪里来的呢?作为享誉全国的疑难病症诊治指导中心,协和的大夫们大都拥有最高学位:医学博士,而其中半数以上毕业于医院背后的那座医学殿堂:北京协和医学院。

1941年协和医学院毕业典礼,手持纪念牌走在毕业生队伍最前列方的为当年“文海奖”获得者、优秀学生司仪吴阶平

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于1917年,是中国最早招收八年制医学博士的学校,开启了我国精英医学人才培养和高等护理教育的先河,一直是中国临床医学、教育和研究的引领者。百岁协和长盛不衰的秘密何在?答案就在教育。

自建校以来,北京协和医学院就确立了“培养医学领军人才”的宗旨,一直秉承着“高进、优教、严出”的教育标准并贯彻至今。由于近乎严苛的淘汰标准,第一届入学9人,仅毕业3人,从1917年建校至1942年二战爆发,全部八年制医学生仅毕业了318名,但却撑起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大半天空: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在医药卫生界的8人中,有5人来自协和;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华医学会15位专科学会会长中有12人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1955年,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即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协和占医药卫生界的三分之二。

1924年协和首届毕业生全体合影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学制度严谨、体系完善,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临床思维、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作为教育的重点。从群贤毕至、大咖云集的教学大查房到灯火彻夜通明的实验室和阅览室,协和人心目中最推崇的“三宝”从不是大楼或仪器,而是:名教授、病案、图书馆。

协和三宝:名教授、病案、图书馆

备受协和人推崇的内科泰斗张孝骞教授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我国妇产科学奠基人、有“万婴之母”之誉的林巧稚教授曾说:“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一代代名师的言传身教,逐渐构成了“协和精神”的丰富内涵,也成为了众多协和学子的精神图腾,使得协和人一直将病人的利益放在临床工作的首位,以“科学济人道”的精神,守护者民众的健康。

我国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大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培养的第一位女教授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协和医学教育仍然秉承初心、砥砺前行。现在的协和八年制医学生,采取的是医学预科(2.5年、在清华大学完成)+临床专业(5.5年,在东单协和校本部完成)的8年一贯制培养方案,除了学习内容日新月异之外,总体设计与百年前并无实质区别。入学分数线固然仍是国内最高,但毕业时要想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除了必须具备优良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外,仍然必须遵循国内最严的标准:

八年课程的总平均分大于等于80分;

考试不及格不得超过一门且重修合格;

通过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且成绩优秀;

等等。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在北京最繁华的东单王府井闹市区,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所古板严格到几乎不近人情的学校?学业压力如此之大,学生会不会都读傻了?每年能有几个人毕业?——这些可能都是大家想问的。诚然,协和的标准之高、执行之严,即使放眼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虽然现在每年招收的不到90名八年制医学生中,绝大部分都可以顺利博士毕业,但的确曾有个别学生因为挂科两门,或平均分低于80(79.9也不行!)而痛失博士学位。为何要如此呢?

协和有六所附属医院,每一所都是行内翘楚、同时也都是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

与外界的印象可能不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大部分毕业生并没有出国,也没有弃医从商,而都在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临床工作。近年来大约2/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系统的附属医院,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这些“协和系”医院的共同特点是:疑难危重病人多、临床工作强度大、责任重,而且这些医院同时也都是各自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所,科研压力可想而知。在协和系统,“医生要不要做研究”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传统和习惯,因为不做研究就很难跟进本专业的国际最新进展,更无法在专业领域取得创新和突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危重病人带来希望。对于初入茅庐的青年医生,这样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如果在学生阶段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全面的素质和能力,养成自觉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以及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研素养、以及学术上的高标准,未来很难在工作中适应更大的挑战。

80分合格、而不是“60分万岁”,还有不能挂科等等看似不近人情的种种规定,正体现了协和人不妥协、不放弃、不糊弄的风骨。从入学开始,精雕细琢、不甘平庸、追求卓越就成为了协和学生的自觉,并在逐步打磨和熏陶的过程中凝练成为坚定的精神内核。每当在临床上面临生死抉择的危急关头,所有这些寒窗苦读多年养成的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就会化为强大的自信心和判断力,妙手回春、挽狂澜于既倒,救死扶伤、解病痛于倒悬。

2012级协和八年制医学生作品

——从来都没有什么奇迹,在每个奇迹的背后,都是千万从业者的青春与汗水。从来也没有什么天才,在每个天才的既往,都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求索与苦功。

祝今年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前程似锦!祝今年即将入学的新生门学业成功!

You are not studying to pass the exam … You are studying for the day when you are the only thing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grave.

——你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医... 你今天学医,是为了将来有一天你是病人和坟墓之间的唯一存在。

阅读更多热文

寄语青年医生 | 别以为年轻就肆意挥霍!这三个“陷阱”要绕着走


·除了性侵,这些意外伤害也应帮助孩子远离

·科普 | 得了子宫肌瘤,到底切不切?

·青年科普新势力 | 爸妈老爱找茬?别不在意!其实是……(附疾病自测量表)

编辑制作/胡彬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250R8KEU】获取授权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zhishi.cn/yangshengzhidao/view-179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