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早报】刚刚!高福、冯子健柳叶刀发

6月4日,《柳叶刀》发表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和冯子健教授团队的卫生政策文章,对前述问题做出回答。作者认为,积极发现与管理病例、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是极其重要的围堵措施,也是中国当前和未来抗疫之路的必要组成部分。

本文介绍了基于证据和中国实践的防控策略与措施,希望在围堵和压制策略下推动积极的病例发现和病例管理措施,我们认为这有利于降低疫情带来的健康和社会经济损失,促使社会更早和安全地回归常态生活。本文还阐述了如何基于风险评估调整防控措施,并描述了长期防控目标和路径。

(截图来源:《柳叶刀》(The Lancet)官网)

文章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围堵策略取得了成功,基本阻断本地传播。研究者通过模型估计,如果没有实施发现隔离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限制局部地区人员流动等围堵措施,中国COVID-19患者数将增加67倍。

文章认为,鉴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员仍然普遍易感COVID-19病毒,中国或面临再次发生COVID-19流行的风险。中国仍需持续实施强有力的压制策略,以防止输入病例再次引发本地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首度披露,目前中国抗击COVID-19的战略目标是保持不发生本地传播或者使传播维持在较低水平,直至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并广泛接种以形成人群免疫屏障。疫苗前景可期,但仍有失败的可能,万一安全而有效的疫苗未能研制成功或者需要更多的时间,中国将与国际科学界合作,确定有效药物和治疗策略。

文章首先分析了COVID-19的严重性和威胁。

研究显示,COVID-19比季节性流感更严重、传染性更强,它的基本再生数(R0)是后者的2倍。季节性流感通常是自限性的,仅1.8%的病例需要住院。但是,在中国超过一半的COVID-19报告病例出现肺炎并需要住院。流感的病死率约为0.1%,而据估计COVID-19的病死率在中国湖北省为5.9%、湖北以外为0.98%。

中国COVID-19的发病数(截至2020年5月31日)

文章从COVID-19的严重性和威胁、中国的应对策略、围堵策略、压制策略、围堵和压制策略的实现及可行性、围堵成功后的疫情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了相关情况。文中在“社区如何精准防控?”、“社区传播消除后如何促进常规服务恢复?”方面提到:高风险地区或存在持续病毒传播的社区必要时将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城市、街道、社区,甚至更小单元)采取封锁措施,直至最后一名病例确诊后14天被封锁区域内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

讨论

文章在结尾讨论部分中提出,压制与围堵之外的另一种策略选项是缓疫。缓疫策略旨在保护脆弱人群,避免医疗服务系统过载或崩溃,降低对健康的影响并压低流行高峰——从而减缓传播和减少死亡。缓疫策略的核心干预措施并不是强化对每一个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发现和管理,而是侧重于重症病例的治疗和实施一定程度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在缓疫策略之下,轻症病例可能未被发现,成为感染源,导致社区传播。缓疫也许可以实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达成群体免疫,但却要付出高发病和高死亡的巨大代价。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表明,非药物干预措施(除外病例发现、隔离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可以减少50%的传播——这样的措施可能不足以缓解由COVID-19流行引起的重症患者医需求。随着病毒的持续传播,COVID-19流行可能会长期持续流行,直到获得有效的疫苗并通过广泛接种、建立免疫屏障才可能缓解。

总之,我们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异常复杂的、破坏性极强的病毒。各国正处于不同的流行阶段:早期阶段、高位平台期,或刚刚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但面临来自境外输入病例的第二波冲击。各国需要根据本国流行现状和系统能力制定适宜措施。包括中国、新加坡和韩国在内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个体层面开展工作,识别和管理病例,并追踪和隔离其密切接触者是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WHO一直以来致力于提供技术领导,支持会员国实施《国际卫生条例》和创新,以完善基于证据的COVID-19预防和控制战略。我们坚信,通过国际合作、分享和创新,并在联合国的组织协调下,可以更好地改变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轨迹。

(综合自:《柳叶刀》、大河报、新京报等)

编辑:昕亚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

尊敬的图片作者,您好,医师报已为您准备好稿费,

请联系值班编辑:58302828-6808

往期回顾

●《医师报》直播间重磅来袭,60场直播,800万余人次参与,权威大咖与你零距离!

●这项制度落地,让北京所有医务人员服下了“定心丸”

●逆行呼吸人④ | 张伟:疫情防控战役下的“多重身份”

●赤几疫情如同“再入”武汉!中国抗疫专家组建分区分层分级疫情防控体系助赤几抗疫

●【视频】医师报:致敬生命 致敬医者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zhishi.cn/jiankangyangsheng/2020/0611/18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