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心脏病患者,医生说要少输液,少喝水,为什么?

这种一般是针对有心力衰竭的患者。

引起心衰的一般原因有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肌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心衰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急性心衰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心脏功能不全,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可以引起肺水肿、肺淤血、器官供血不足等症状。慢性心衰是由于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长期心功能下降,主要表现有胸闷、气短,尤其是运动后气短症状明显加重,也可能发生液体潴留,比如肺水肿及双下肢水肿。

对于心衰的病人来说,心功能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心脏最主要的功能是:将经过肺部交换的、携带有氧的动脉血,泵入身体各个器官(脑、肝、肾等)。如果心功能下降,就意味着心脏往外泵血的功能下降,相同时间内泵血量降低。

正常人饮用的水、经静脉输入的液体,会和原有血管内的血液混合,最终通过心脏的泵血功能输送至各个器官,最终至毛细血管,为全身器官所用。

但是心衰的病人泵血功能降低,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对全身的血液进行泵循环,所以当饮用大量水或输注大量液体后,血管内多余的水分一部分会通过血管循环进入肺,造成肺水肿,另一部分会通过毛细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这样会引起肺水肿和全身的水肿。短时间摄入大量液体后,心脏无法及时对体内血液进行循环,会造成心衰加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更多相关建议: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先说答案,心脏病是一大类疾病,并不是指某一特定疾病,你所说的需要限制喝水输液的情况,通常指的是患者出现了心力衰竭,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心脏病患者。为了更多地了解心脏病、心衰与喝水的关系,我们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一起学习。

  1. 心脏病有哪些类型?
  2. 心力衰竭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3. 为什么心衰的患者要限制饮水?
  4. 心衰的患者除了限制饮水,还要注意哪些?

心脏病有哪些类型?

心脏是一个具有复杂的生理结构以及强大的生理功能的器官,凡是与正常心脏结构、功能等不一样的情况,都属于心脏病。根据这种异常是先天带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可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

  • 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胚胎或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过程当中,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发生了异常生长,或者是出生后本该关闭的通道持续存在。这种疾病有多因素构成可能与基因、病毒感染、放射线、母体疾病状态、服用药物等有关。
  • 后天性心脏病:指的是出生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正常的,由于后天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心脏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临床常见的包括以下这些疾病。
  1. 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管腔狭窄,心肌缺血。
  2.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可累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一个瓣膜病变或多个瓣膜病变。
  3. 心肌病:是原发于心肌组织的病变,常表现为心脏的不适当的扩张或者肥厚。
  4. 心律失常: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不正常,甚至心脏骤停。

心力衰竭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心力衰竭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以及心脏的容量超负荷或压力超负荷,是一种临床综合症。以上这几种类型的心脏病,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最终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可能会有以下这些症状:

  1. 气喘:气喘是心理衰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心衰严重程度,表现从较剧烈活动后的气喘,逐渐加重至轻微体力活动后的气喘,最严重的类型表现为休息时气喘。
  2. 咳嗽、咳痰、咯血: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导致左心的血没有办法射向动脉供各个器官使用,大量的血液淤积在肺部,会导致咳嗽、咳痰,甚至咳血的症状。
  3. 腹胀和下肢浮肿:正常人体静脉的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舒张回流至心脏,但是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大量的血液会淤积在下肢、腹部,导致腹水、下肢浮肿。
  4. 少尿或者无尿:心力衰竭会导致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其中最敏感的器官就是肾脏,表现为小便量变少甚至没有小便。

为什么心力衰竭要限制饮水?

心力衰竭的患者确实是要限制饮水的,这里的水不单单指的是喝水,还应该包括喝进去的汤、牛奶等。这时候千万别相信养生专家所说的每天8杯水,对心衰的患者简直是雪上加霜。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以下两个简单的道理就可以看出来。

  • 水泵原理:心脏在整个循环系统里面起到一个水泵的作用,循环系统的推动力主要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正是因为这个水泵出现了功能障碍,才出现了下肢、腹腔大量积水,这时候如果再大量的饮水,那不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吗?
  • 出入平衡:人体内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有出有入,人体水的代谢也是这样子的。前面讲到过心衰的患者会出现少量或者无尿,为了保持水平衡就应该少喝水,多饮水会打破这个平衡,心衰就加重了。

心衰患者除了限制饮水,还应该注意哪些?

心力衰竭的患者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减轻心脏负荷,让心脏不要那么劳累,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除了少喝水,还要包括以下这些措施。

  1. 减少活动量:人体在活动的时候需氧量增加,心脏为了满足活动的需求,会加快心跳、增加心肌收缩力。这像是在给已经精疲力尽的马儿加鞭子会有用吗?只会马儿打死。
  2. 控制体重:人体的每一块组织都需要特定的血液供应,减轻体重可以减轻心脏的供血负荷。
  3. 控制血压: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尽量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减轻心脏的后负荷,有利于心衰的控制。
  4.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

总结,心脏病的种类繁多,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的各种心脏疾病。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脏病可能的最终结局,常见的表现有气喘、咳嗽、咳痰、咳血、腹胀、下肢浮肿、少尿等。限制饮水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措施,其他的措施还包括减轻体重、减少活动量、控制血压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更多相关建议:

少输液、少喝水是为了防止心脏负荷过重,引发心力衰竭!

为什么不仅要少喝水,还要少输液?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心衰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名词,因为一旦确诊为心衰,5-6年内的死亡率可以达到50%,所以必须控制水分的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对于患者来说,水分的摄入不仅仅来源于饮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身体的液体都在这个范畴中,而输液自然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如果大量应用静脉输液,会容易引起水钠储留,甚至心衰。

那么对于这些心脏病患者,除了控制水分摄入外,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注意休息

不要小看这四个字,临床上绝大多数心衰都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问题,当患者休息时间不充足时,会让大脑释放应激激素,使心率变快、血压增高,这样一样会给心脏带来负担,长期如此心脏不堪重负,很容易损伤正常功能,出现心衰。

2,健康饮食

是健康饮食而非绿色饮食,就我个人来言,我觉得不应该极端饮食,毕竟人体需要多种营养,而最健康的就是饮食平衡,但比例问题需要斟酌,我们应该以五谷杂粮为主,辅以水果蔬菜,偶尔吃一些肉类,但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少吃盐,口味别太重,对身体不好,而且需要定时定量,不能过饥过饱,这样不仅容易使体重增加,更加不利于心脏健康。

更多相关建议:

有好多心脏病患者,医生说要少输液,少喝水,为什么?

各种各样的心脏病发展到晚期均会出现心力衰竭,此时心功能明显下降,患者的活动耐力下降,活动后容易出现胸闷、气短,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状痰。

医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最适初长度”,是指心肌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长度的增加其收缩力会增强,当心肌长度到达某个长度时心肌的收缩力达到最大,如果此时再增加心肌长度心肌收缩力反而会下降。

心衰患者为什么要少输液、少喝水呢?原因就在于心衰患者心脏扩张严重、心肌长度超过了最适初长度,如果此时再过多的输液、喝水,会导致心脏进一步扩张、心肌收缩力进一步下降,因此此时要减少输液量、减少喝水,同时要加强利尿、使心脏缩小、心肌长度降至正常以改善心功能。

综上所述,心脏病人减少输液、减少喝水是为了改善心功能。

更多相关建议:

作为心脏科医生,查房的时候,也会关系患者全天24小时,吃了多少、喝了多少、尿了多少,还会去查护士的记录表,看看患者输了多少液。但对于每个患者关注的程度不太一样。

并不是每个心脏病患者都应该少输液、少喝水,还有一部分心脏病患者还得多输液、大量输液,而大部分心脏病都和输液关系不大,只要把治疗药物输进去,能正常吃正常喝就无需输液治疗。

一、哪些心脏病需要大量快速输液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或急性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常常出现低血压,这时候单纯通过升压药很难把血压升高,且即使单纯通过升压药升高血压,也不能达到治疗预期,这时候需要大量快速输液抢救。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或急性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右室舒张功能不全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压进一步增高。通过大量快速输液以增加右室前负荷和心输出量,改善血流动力学,合理的扩容治疗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左心排出量增加,血压回升,即可认为疗效满意等。

二、大部分心脏病常规输液即可,对于输液和喝水没有过多要求

对大部分心脏病,只要能正常吃喝,在不手术,不抢救,病情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只要吃药控制即可,无需特意输液。而并不是要求限制输液,或限制喝水。

心脏病是一个大的范围,包括很多疾病,比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等疾病。这些疾病在相对稳定或不手术,不抢救的前提下,无需特意输液。

心脏病中最关心输液多少和喝了多少、尿了多少的心脏病是心功能不全或心衰。

三、心衰需要少输液,但不一定必须少喝水

心脏衰竭,并非一个心脏病的名称,而是一组综合征,大部分心脏病如果没有正规治疗,都可能会导致心脏扩大,进而就会出现心衰。比如上述说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等等都可能会导致心脏扩大,一旦心脏扩大,就可能会出现心功能不全,从而导致心衰。

心衰简单的说就是心脏的功能不行了,无论是心脏收缩后要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这个泵血功能,还是心脏舒张后血液回到心脏准备再次输送血液的这个功能,都会逐渐下降。心衰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下肢浮肿,腹部胀满等等表现。慢性心衰五年死亡率50%,严重心衰一年死亡率50%。

心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休息,下肢浮肿等等表现,而导致这些表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内水分相对过多。如果输液多或喝水多,那么摄入的总水分多于排出的水分,那自然留在体内的水分越来越多;这些水分都需要心脏来代谢,所以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本身心脏就已经衰竭了,这时候增加心脏工作量,无疑雪上加霜,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水越来越多,自然会诱发心衰加重,甚至诱发急性心衰,导致死亡。这是心衰患者限制输液甚至限制喝水的主要原因。

输液肯定是要限制的,只要能把治疗的液体输进人体内,在这个前提下,尽量少输液,以减少心脏负担。但是并不是一定限制喝水,至少每个人生存的基础用水必须保证,否则人体缺水,会出现更多问题。

只要心衰相对稳定,或尿了正常,那么就可以正常喝水;且即使尿少,也不能单纯通过限制喝水来解决,而是要想办法调整药物,增加尿了。在喝水问题上,第一满足生理需要,第二不要过多即可,而不需要严格限制喝水。

总之,心脏病中,如果出现了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衰等问题,那么确实不能过多输液,也不宜刻意多喝水。最主要观察体重是否增加,或观察尿量是否减少,从而及时发现心功能的稳定状态,如果体重增加或尿量减少必须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心衰加重,诱发急性心衰,导致死亡。

更多相关建议:

容量管理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减少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手段

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心脏的泵血效率会受到影响,尤其当射血分数出现明显下降时,心脏的每一次搏动射出的血液就减少了,这被称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我们的肾脏和内分泌系统可以“感知”机体的有效循环血量,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肾脏和内分泌系统会激活一系列的“反应”,来“促进”有效循环血量增加。这会导致我们通过口服或静脉摄入的水和盐分等成分被身体“留下来”,形成所谓的“水钠潴留”。

水钠潴留会使中心静脉压和心脏充盈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荷,然而,心脏又无法有效地将这些血液给射出去,其结果就是血液淤滞在组织当中:

  • 肺淤血,会导致氧合交换效率下降,患者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的表现;
  • 皮肤组织淤血,会出现水肿,所以心衰患者常常出现双下肢水肿;
  • 肾脏淤血,会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不全等;
  • 肝脏淤血,容易出现肝功能的异常;
  • 消化道淤血,影响食欲以及食物的摄取,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

心衰引起的水钠潴留,就好像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的“恶病质”,可以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级联性恶化反应。

因此,通过容量管理来控制水钠潴留,是缓解心衰症状、降低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是治疗心衰的基石之一!

做好心力衰竭容量管理的注意事项

  1. 容量管理的前提是,进行了精确的容量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都会使用利尿剂,利尿效应不足的时候,机体会呈现出容量超负荷的表现;而利尿剂应用过度的时候,机体会出现容量不足的表现。所以,在容量管理之前,要精确评估患者当前的容量状态,一般是要综合评估肺循环以及体循环的淤血症状,比如呼吸困难、水肿、纳差、腹胀等;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肺部啰音、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体征;还有胸部X线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利钠肽等实验室指标;
  2. 进行容量管理,要坚持对体重和尿量进行记录。这里有一个概念,叫做“干体重”,也就是身体出现淤血的症状和体征以前的重量。我们需要将当前的体重与干体重进行对比,来设定容量控制和体重管理的目标;
  3. 液体的摄入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基于体重的变化、尿量的变化,来做相应的调整。一般来说,对于慢性心衰晚期的患者而言,一天的总液体摄入量应该控制在1.5~2L以内;
  4. 对于急性心衰发作的患者,一般总液体的摄入量可能会更加严格,尽量低于1.5L/天。除了水以外,钠盐的摄入也要严格控制,应该少于每天2g
  5. 容量控制仅仅依靠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是不够的,利尿剂的使用至关重要,但是,利尿剂很容易一起机体电解质的紊乱,因此,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的发生,也是很重要的。

关注“家有好医赵博士”,把有价值的医学小知识分享给更多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