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有一人是2型糖尿病,会遗传给孩子吗?

夫妻有一人是2型糖尿病,会遗传孩子吗?

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人是二型糖尿病,最有可能被“遗传”的是另一方,因为两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面对问题,当地的环境都是几乎一样的,再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改变以前不好的习惯,饮食结构,孩子很可能被“遗传”

这里说的遗传,都加了引号,意思是在表达,二型糖尿病,基本都是后天的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因素导致的,而和基因没有任何关系。懂生物学的都知道,遗传是通过基因完成的,基因的特点,就是保持了种族的延续和相似性。

现在有很多慢性病,如癌症,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等,都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比如,在前些年,身边的糖尿病并不多,等到了生活富裕以后,可以熬夜打游戏了,喝酒随便,怎么喝都喝得起了,糖尿病一下子多了起来。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学会调控情绪,预防环境污染的伤害,就可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更多相关建议:

糖尿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与担忧,害怕会将自身慢性疾病的风险遗传给孩子,那么如果夫妻一方患病这种遗传现象真的会发生?接下来禚医生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糖尿病遗传风险以及糖尿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2型糖尿病遗传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其2型糖尿病的遗传比例与危险度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目前所有有关糖尿病遗传风险的数据都是基于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早在1993年学者们就在中华行为医学上刊登过这样一组流行病学数据,在当时的中国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患糖尿病的危险度要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93倍-22.7倍,这组数据表明2型糖尿病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

2016-2017年在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与现代预防医学杂志期刊中流行病学专业也分别公布了较新的调查结果,基于人群观察他们发现。如果父母双亲中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其子女的糖尿病患病风险为40%,如果父母亲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其子女患病的概率要接近 70%。

因此无论是与健康人相比较具备4.93倍-22.7倍的危险度,还是后代子女40%-70%的遗传度,我们都要明白,遗传风险的还是很高的。


如何将糖尿病的遗传危险度将至最低?

很抱歉在慢性病预防过程中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因此子代遗传的风险度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对环境因素的干预来尽可能的降低疾病发展的可能。就如父母双亲中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其子女的糖尿病患病风险虽然为40%,作为无法改变因素,我们就需要在后天的饮食、运动、营养、避免其他疾病产生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还有哪些?又该如何处理?

  •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肥胖和超重:现在的家长很喜欢将子女喂的肥肥的,毕竟肉嘟嘟的看起来又结石又可爱,但是我们的家长却在不知不觉将给孩子埋下了健康的危险炸弹。如果您的孩子的体重超过了下面的标准,我们的家长就需要及时的对孩子的体重进行调整。超重或者肥胖的孩子体内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脂的水平会增加,可能会使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发生代偿作用,久而久之会影响胰岛素对体内葡萄糖的代谢加重糖尿病的产生。除此以外过多的脂肪也会对肝脏产生脂毒性诱发脂肪肝甚至慢性肝炎的发生。所有如果体重超过了标准的10%我们的家长就需要额外注意督促我们的孩子控制食欲、增加运动要开始减肥啦。
  • 第二个不得不提的便是血压:血压对于糖尿病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如果我们的血压每增加10 mmHg,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20%。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家庭,后代子女的患病风险会更高。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要随时监控血压的变化,特别是孩子长大成人到达35岁以后更要做好高血压的检测工作,及时发现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对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很好的预防效果
  • 第三个需要万分强调的就是生活方式:糖尿病的是否发生于后天的生活方式有着绝对的关联。这也是为什么在对糖尿病进行管理的时候医生们总要千叮咛万嘱托的原因。首先不要熬夜要保持作息规律,良好的睡眠对于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对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也是大有裨益;第二做到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导致血糖的短暂性升高,而血糖的反复性会加重胰岛素抵抗的效应,加重糖尿病的发生;第三要做到积极运动,特别对于肥胖和超重的人而言每周进行固定的有氧与无氧运动既有利于保持平稳的提醒又有利于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总结

夫妻有一人是2型糖尿病,会遗传给孩子吗?答案是会的,从目前的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这种遗传风险性可以保持在40%以上。但是我们的家长也不要消极,既然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孩子未来的营养、睡眠、运动其他生活习惯上给予健康的指导,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

有关2型糖尿病遗传度的相关参考文献

更多相关建议:

关于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

2型糖尿病很可能是很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单基因遗传引起的2型糖尿病仅见于小部分病例,普遍遗传的多态性中的单个因素在糖尿病患病风险或糖尿病防护方面仅发挥较小作用。2型糖尿病的多数遗传风险来自复合多基因危险因素。

证实遗传因素对2型糖尿病发病影响的观察结果包括:

  • 在生活于相同环境下的不同族群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很大。在美国,非洲裔美国人、美国印第安人、Pima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是白种人的2-6倍。
  • 39%的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父母一方患该病。
  • 如单卵双生孪生子中的一个患病,约90%的未患病个体最终发生该病。
  •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在发展为2型糖尿病前的很长时间,通常已存在非氧化葡萄糖代谢障碍(提示胰岛素抵抗)。此外,其可能存在β细胞功能障碍;机体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和胰淀素释放反应降低证实了这一点。
  • 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的终生患病风险比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高5-10倍。

即使在糖尿病遗传风险增加的人群中,环境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仍发挥主要作用。

记得后天饮食,锻炼,作息,情绪都也非常重要的。

更多相关建议:

糖尿病是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如果夫妻有一人是2型糖尿病,那么孩子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会更大。但也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孩子在后天能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平时多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那么就能大大降低患糖尿病的概率。

有很多患者都是因为肥才得了糖尿病,避免肥胖,对于预防糖尿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肥胖会使得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因此有遗传史的患者要更加注意不要营养过剩,体重过大,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得糖尿病。

健康界面向1300万医疗从业人员和更广泛的大健康人群,每天提供医健热点、政策、认知、观点和趣味科普内容,期待你的每一次分享和互动。

更多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作为糖尿病父母肯定特别关心,答案其实很明显,会!这要从糖尿病的分类和发病机制上去分析。

我们知道,糖尿病最常见的分类就是1型、2型、妊娠期和其他特殊类型,而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约战90%。同样的,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遗传的概率也不同。咱们单说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目前比较统一公认的观点是2型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内外学者运用群体遗传流行病学和家系研究方法发现,2型糖尿病呈家族聚集现象。

如果有容易致病的基因,再加上促进发病的客观条件,比如肥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就容易患病。如果具有易感基因,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不利的外界因素,降低发病风险或者完全不发病。所以,您的孩子以后要注意短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必过于担心。有易感基因不代表百分百发病,提早干预就可以。

当然,有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遗传的决定作用比较大,子女的患病概率可以高达50%撒很值更高。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有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遗传性的。比如青少年发病的成年糖尿病(MODY)属于显性遗传,由常染色体携带遗传基因。与 MODY 致病基因不同,普通型2型糖尿病的相关遗传物质多为频率较高的基因变异,且这些常见基因的变异外显力弱,需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才导致明显的性状改变。

总之,发现糖尿病后应该就诊正规医院,明确糖尿病类型。对于防治子女罹患糖尿病意义也比较重大。

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更多相关建议: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率的上升,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由1980年的0.67%上升至2013年的10.9%,其中2型糖尿病是10.3%。

糖尿病是一个让人畏惧的疾病,不但危害大,而且要终生服药。想要控制好血糖,必须严格的控制饮食,想要随心所欲的吃些好东西基本是不可能了。

面对这样一个疾病,人们不禁会想到,得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遗传给小孩子?或者我父母有糖尿病,我以后会不会也得糖尿病呢?

首先,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糖尿病明确的发病原因和怎么发病的,没有完全的搞清楚。只知道发病是在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环境因素:

  •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的增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的不足、应激等因素。

遗传因素:

  • 遗传因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基因决。我们亚洲人在基因上比高加索人(白种人)更容易得糖尿病,风险增加60%。
  • 在全球范围内,发现的和糖尿病有关的易感基因达到100多个。其中有30%的易感基因在中国人群中发现。另外,在中国人中发现的PAX4、NOS1AP等多个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可以增加中国人2型糖尿病风险的5%-25%。

糖尿病易感基因遗传的特点:

  • 参与糖尿病发病的遗传基因有很多,上面说过,全球范围内一共发现100多个,而这些基因都是参与糖尿病发病的其中某个环节。
  • 每个基因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大多数是次效基因,也就是说,在糖尿病发病中起的不是主要作用。少数是主效基因,起着关键性作用。
  • 有糖尿病基因,只能说明容易发生糖尿病,并不一定就会得病。

父母一方有2型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孩子

父母有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孩子。这是每个父母都会关心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只能说父母有糖尿病的,孩子将来得糖尿病的概率比正常人的孩子要高。

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有2型糖尿病,子女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是40%左右;父母都有糖尿病,子女发病风险是60%左右。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

上面说了,跟糖尿病有关的易感基因很多,而且大多数是次效基因,少部分是主效基因。

  • 假设孩子的父亲是2型糖尿病,他的基因里面跟糖尿病相关的有30个,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基因有4个。我们知道,孩子并不能继承父母所有的基因。母亲那里多一些,父亲少一些。
  • 如果孩子运气好,在父亲那里遗传的都是和糖尿病无关的基因,那以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比较低。
  • 如果运气不好,从父亲那里遗传的糖尿病相关基因多一些,那么以后发生糖尿病的概率就大。

但是,并不是说有糖尿病易感基因就一定会发病。遗传因素只是决定体质容易发生糖尿病,环境因素则是决定什么时候发病。

中国大庆研究结果成为糖尿病预防的标杆

1、中国大庆糖尿病研究

中国大庆糖尿病研究,是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研究方法:

  • 从1986年开始,选取577名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比如饮食+运动。对照组不处理。
  • 分别在第6年,第20年、第23年、30年进行随访。主要统计糖尿病的发病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

2、研究结果

  • 经过6年生活方式的干预,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下降了51%。经过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发病延迟了将近4年。
  • 在并发症方面,脑卒中风险下降了25%,冠心病发病下降27%,心力衰竭发病下降29%,心血管疾病发病时间延迟了4.6年。
  • 在死亡率方面,脑卒中的死亡率下降24%,冠心病死亡率下降40%,心衰死亡率下降40%。预期寿命,增加1.44年。

大庆研究说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是很大的。而生活方式也就是环境因素的一种。

总结:

  • 父母有2型糖尿病,子女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无疑是比正常人要高的。但是也不一定100%就会得病。
  • 一方面,糖尿病基因不一定就会遗传下来,另一方面,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锻炼,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更多相关建议: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95%。其发病多与遗传、内分泌异常、脂代谢异常、饮食过饱以及运动偏少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有关。遗传因素也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主要症状)

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最新公布的糖尿病地图示,中国2013年糖尿病患者为9 840万,居全球首位。目前已经明确家族史和遗传倾向是2型糖尿病的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父母中有一人患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为10%~20%;父母双方均患有糖尿病,这一危险性将增加至30%~50%。

国内有学者对350个家系(184个Ⅱ型糖尿病先证家系和166个对照家系)进行了Ⅱ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3.47%,与对照组的1.03%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17.66,P<0.01);总结病历发现患病组的父母、同胞或子女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 Ⅱ型糖尿病家族中实际发病数超过其二项分布的理论概率范围,即Ⅱ型糖尿病的分布呈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综上所述,父母有一方患糖尿病后代不一定会发病,只是几率高很多。但2型糖尿病家族聚集性发病的特性应该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改变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可能会降低发病风险。

(运动降糖)

对男性来说糖尿病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是影响家庭幸福的头等大事。研究发现约1/3---1/2的男性糖尿病人患有阳痿。这大多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和血管病变有关;部分降糖药物和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勃起。治疗中应当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降低高血糖对机体的损伤。同时,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辩证论治”改善勃起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提升自信心,对家属宣讲糖尿病阳痿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注意体贴关心患者,共同努力改善症状,提高家庭幸福感。

(糖尿病危害)

文:张培伦/王传航教授

更多相关建议:

不能说100%遗传,但是有一定的概率。这个概率数字是5%-25%的可能,糖尿病时有一定的遗传性的,所以医生在给糖尿病患者问诊的时候都会问下有没有家族史,目前全世界上对糖尿病的基因位点已经超过了100个,并且在这些基因位点上证实有30%是在中国人群中得到了验证。并且在中国人群中也验证了有几个糖尿病易感的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可能增加中国人患有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对于夫妻有一人是2型糖尿病的患者,从遗传基因的角度讲,是有一定的概率会被遗传给后代的。但不是绝对的,因为糖尿病的发生除了遗传还会受其他饮食、运动、环境、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更多相关建议:

“我有糖尿病,是否可以怀孕呢?会不会影响孩子健康?”

这是糖友张女士的疑问,应该也是想做妈妈的糖友的疑惑与困扰。

我们结婚之前都会做“婚前检查”,就是为了发现疾病,尽量规避风险,以保证婚后彼此的幸福,和孩子的健康。

糖尿病确实有遗传易感性,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比正常人高4倍左右,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孩子被遗传的几率会更大,高达50%左右。

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遗传率吗?主要是从后天预防做起!糖尿病的病因是多方面造成的,除了遗传外,还有很大部分原因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代谢性问题造成的。

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预防糖尿病:

另外,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孕前就被确诊为糖尿病,在计划妊娠前一定要对身体做一个面前的检查,如果血糖过高、波动幅度大,或是伴有高血压、肾病等,应谨慎妊娠,避免影响大人和胎儿的健康。

最后,祝身体健康!

有任何健康管理或是糖尿病方面的疑问,可以直接私信或在评论区交流~

——END——

责任编辑|金笑笑

更多相关建议:

说2型糖尿病会遗传,其实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易得糖尿病的体质。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代亲属的胰岛功能比其他人要差,因此其后代患糖尿病的概率也较高。糖尿病有家族倾向性,是体质遗传加上家庭环境共同造就的结果。

上一辈会得糖尿病,说明家庭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偏好中存在导致糖尿病的因素;下一代遗传了这种偏好,并生活在这种饮食习惯中,再加上易得的体质,所以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会变高。

所以,只要避免这种环境,注意饮食预防,即使夫妻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下一代也完全可以规避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如何通过改变饮食习惯避免“糖二代”?

(1)控制体重

肥胖也有一定的遗传性,父母亲戚都胖的孩子青春期也容易发胖。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所以控制体重很重要。

(2)少吃含糖量高的零食

避开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激凌、含糖饮料等果糖含量高的零食。

(3)营养全面

多食用蔬菜和蛋白质,减少主食的摄入,培养吃粗粮的习惯。

(4)改善烹饪方式

少用煎、炸、炒及腌制处理食物,多选用蒸、煮、烤及凉拌食物。

关于糖尿病,你还不够了解吗?可以参考我们的专栏:《零基础搞懂糖尿病,杜绝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