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很可怕,能要人命,身边很多人得了,怎样才能不得这些病?-心脑血管

经常会听说身边的人又突发了心脑血管疾病,不管是老年人还是中年人,有的很幸运,最终救过来了,甚至恢复的还不错,而有的则很不幸,在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侵袭下,离开了人世,每次听到这样的事情,往往会唏嘘不已,但面对这样的生命无常,我们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办法呢?当然不是的!虽然体质不同,年龄

经常会听说身边的人又突发了心脑血管疾病,不管是老年人还是中年人,有的很幸运,最终救过来了,甚至恢复的还不错,而有的则很不幸,在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侵袭下,离开了人世,每次听到这样的事情,往往会唏嘘不已,但面对这样的生命无常,我们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办法呢?当然不是的!虽然体质不同,年龄不同,个体情况不同,但做好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永远都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最重要方面,如何预防,今天主要为大家谈3个方面。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是第一位

原来经常给大家讲药物,强调大家要坚持用药,但现在却更愿意为大家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和保持,越早越好!如果身体还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血糖升高等方面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慢病,就能够积极的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对于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最好的预防方式。

即使有了“三高”甚至“四高”(加上高尿酸)等方面心血管疾病风险慢病,对于还未发作心脑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是辅助控制调理这些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方面。对于一起新发现的轻度的血压血脂血糖升高问题,有些时候,不用服药,通过改善原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很多时候,即使不服用药物,也能够使偏离正常的指标恢复,并持续保持很长时间。

即使是已经发作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在预防相关疾病的二次复发方面,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获益,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比拟的。

一项最近发表的研究文章显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75%,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6%,心血管疾病风险死亡率下降49%,癌症死亡风险降低31%。可以看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身体的健康获益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如果想要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赶紧先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来做起吧!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想做到并不容易,生活中面临的各种诱惑,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积习也不那么容易改掉,但在这里仍然要给大家列一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结构

2. 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规律进食

3. 控制体重,保持好体重和腰围

4. 加强运动,避免久坐,坚持合理有效的运动锻炼

5. 戒烟限酒,不吸烟,也尽量不吸二手烟,酒尽量少喝

6. 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戒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7. 尽量避免熬夜,保持良好规律作息

这些方面,你能坚持做到几条呢?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风险,要注意做好相关疾病的调理和控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家族遗传等方面的原因影响,我们大多数人,都都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健康问题,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等相关慢性疾病,都是加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风险性慢病。因此,想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调理和控制好这些慢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调理控制好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慢病,首先要做到的是早发现早干预。因此,对于进入中老年的朋友来说,有条件的话,尽量的定期去做做体检,了解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其他方面的身体健康情况,如果出现了相关的慢病问题,也不要紧张着急,一方面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去积极的控制和干预相关慢病,另一方面如果生活控制无法有效控制相关指标达标的,也要遵医嘱合理用药来控制。很多慢病需要长期的服用药物来控制,如果确实需要服药的情况,不要怕长期用药,在长期用药期间,继续坚持健康生活,同时注意监测相关指标,确认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身体耐受性,控制好相关慢性疾病带来的心脑血管健康获益,往往是巨大的。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风险,要做好相关的预防

相关预防又分为2个方面,一是服用药物来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和预防,实际上,对于相关慢病的服药控制,也算是一种疾病的预防手段了,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还未发作过心血管疾病)和极高危风险(已经发作过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往往还需要结合身体情况,做好2方面的预防工作,一是控制好血脂,对于高危风险患者的一级预防,要求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2.6mmol/L以下,而极高危风险患者的二级预防,这个值则应该控制到1.8以下;二是进行抵抗血小板凝集的预防,对于高危风险患者的一级预防,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需要经过综合的评估和判断,在确认身体健康获益大于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服用,而对于二级预防来说,应该根据情况,选择阿司匹林或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长期服用,预防梗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生。

除了药物方面的预防以外,在生活上也要注意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诱因的规避。如果本来就是高危或极高危风险的患者,生活上多加注意,尽量避免特别剧烈的运动,特别激烈的情绪波动,洗冷水澡,过度用力排便,清晨起床过猛,避免大量过度饮酒等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都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重要方面,多多注意,也能够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更多相关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脑梗塞,成了困扰欧美人们的一个幽灵。这其中最为严重的重灾区是美国和芬兰。当时的欧美世界也纳闷,怎么日子过好了,疾病却来了呢?其实,他们的昨天,正好就是我们的今天,历史是何其相似。上个世纪60年代的芬兰,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尤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脑梗塞,成了困扰欧美人们的一个幽灵。这其中最为严重的重灾区是美国和芬兰。当时的欧美世界也纳闷,怎么日子过好了,疾病却来了呢?其实,他们的昨天,正好就是我们的今天,历史是何其相似。

上个世纪60年代的芬兰,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尤其是在芬兰东部的北卡这个地区,很多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人们都很恐惧。于是到了1972年,芬兰就启动了医学史上著名的“北卡项目”,当时就以芬兰的北卡地区作为试点,对人们的胆固醇、血压、吸烟和饮食习惯进行干预。

为什么这么做呢?主要就是当时芬兰北卡地区的人们爱吸烟,同时爱吃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说动物的内脏做的汤就是这种食物。其实,这种生活习惯就跟我们现在很多中国人一样,甚至可以说一模一样。

经过1972-1977年5年的努力,这个项目明显看到了人们因为控制胆固醇、血压、吸烟和饮食带来了很大的健康收益。于是这个项目被一直延续进行,直到1997年,时隔25年,这个北卡项目见到了巨大的健康收益,当地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于是北卡项目停止,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全面的全国性的项目在芬兰全面铺开和推广。

芬兰的这个北卡项目很成功的降低了芬兰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今天咱们说人家芬兰的这个项目的目的,还是想提醒广大的国人,别抽烟了,别再去饭店应酬吃饭了,吃的清淡一点,那些卤煮、羊汤、牛杂汤等等一系列不健康饮食习惯改改吧,不然的话过一些年很多人就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

更多相关建议: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这3大类。三高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壁的增厚、血管硬化、狭窄、闭塞,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的血流供应,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除了心壁内外冠状动脉及其壁内分支呈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这3大类。

三高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

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壁的增厚、血管硬化、狭窄、闭塞,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的血流供应,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除了心壁内外冠状动脉及其壁内分支呈广泛动脉粥样硬化伴有心肌梗死的病变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病变,肌原纤维蛋白丧失、心肌纤维出现坏死,且糖尿病的并发症也会对心脑血管病变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增加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率;高脂血症会加速脑动脉硬化,也是脑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如何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减少高危因素是最好的办法,三高、烟酒、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不运动、精神紧张、肥胖、代谢综合征、遗传都是高危因素,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减少诱因,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保持饮食健康、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衡,减重。还是一句话“管住嘴、迈开腿”,定时体检。

总结: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是最原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几乎没有人生来就有原发性的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大多是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引起,所以一定要管住嘴,减少肥肉、油脂的摄入,清淡饮食,能在家动手的别在外面吃,能蒸煮炖的少煎炸炒。你想,心脑血管疾病说白了就是血管堵塞、硬化、出血,一个办法是减少堵塞的可能,就是预防性治疗,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堵塞后溶掉栓子,解除狭窄,即对症处理,但哪个简单?哪个困难?我想大家都知道,病理因素一旦形成,再想去除总是困难的,还不如提前做好预防性治疗。

我是坚持健康科普的小鋆医生,码字不易,如果能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点个赞吧,谢谢!

更多相关建议:
近些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这和我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工作环境及压力有关。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盐分食物以及吸烟、缺乏锻炼、工作压力过大、熬夜等均会导致身体出现严重问题。尤其是人体的血管会出现斑块、脆性增加。一旦超过其能承受范围,就会出现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

近些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这和我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工作环境及压力有关。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盐分食物以及吸烟、缺乏锻炼、工作压力过大、熬夜等均会导致身体出现严重问题。尤其是人体的血管会出现斑块、脆性增加。一旦超过其能承受范围,就会出现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

要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生活方式和高危因素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高尿酸、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严格戒烟、戒酒、低脂低盐饮食,按照医生的建议,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目标值,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熬夜、久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如果不幸患上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有充足的信心,和医生站在一条线,齐心协力共战病魔。

更多相关建议:
@魏向阳医生 心脑血管疾病现在已经超过癌症,成为危害我国人群最主要的疾病,也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疾病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消灭了越来越多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疾病可被治愈,比如感染、癌症等。但是,心脑血管疾病,虽说部分也能治愈,扛不住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基数很大,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遭遇心

更多相关建议: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一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主要为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当前临床中,缺乏对这一疾病的完全治愈方法,仅靠被动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情况,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但同时,只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适当的控制就能对1. 高血压2. 血脂异常3. 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酗酒、饮食行为不良及长期作息不规律等。烟草在燃烧时会产生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一氧化碳和尼古丁会提高心血管发病的几率。在饮酒方面,大量的饮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当前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少量饮酒会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酗酒对心血管的危害是不容置疑的。

缺乏体育活动同样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心血管起到作用:①降价血液,增加电稳定性、心肌等机械性以及代谢功能;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全省微循环;③降低身体脂肪比,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血甘油三醋;④增加骨骼的血流量并提供啊胰岛素的敏感性;⑤降低血纤维蛋白。

在饮食方面,根据人体的基因结构,对饮食的数量、成分、种类、结构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健康饮食的基础上才能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

精神压力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的精神压力会引起心理应激,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心理应激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诱发高血压、心律紊乱及血小板的反应性增高,而以上症状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长期的负面情绪还会造成冠状动脉的收缩、粥样斑块破裂,引起心血管急性事件。

此外,糖尿病也会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具有多种并发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

心脑血管疾病很可怕,能要人命,身边很多人得了,怎样才能不得这些病?

在上述心血管疾病的治病因素中,几种治病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缺乏引动会造成身体肥胖,身体肥胖会导致血脂异常及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病的患病几率。

所以在对心血管疾病进行预防时,首先应加强体育锻炼。据研究,中等量的体力活动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最强,大群肌肉的有氧锻炼效果最好;其次应平衡饮食,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中国成人平衡膳食基本成分与结构,我国成年人应每日摄人谷类300~500克;蔬菜类400~500克;水果100~200克;动物性食物125一200克;奶类100克;豆类50克;油脂类25克以下;最后,应戒烟、适量饮酒,并放松身心。

更多相关建议:
1,戒烟。很多吸烟者不相信吸烟对其有害。每日吸烟少于5支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风险仍然增加。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CVD(包括脑卒中所致并发症和死亡、CHD、心力衰竭和猝死)一项充分确定的危险因素!3,增加运动。运动对于生存情况的改善与其他有益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控制高血压及避免

1,戒烟。

很多吸烟者不相信吸烟对其有害。每日吸烟少于5支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风险仍然增加。

2,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CVD(包括脑卒中所致并发症和死亡、CHD、心力衰竭和猝死)一项充分确定的危险因素!

3,增加运动。

运动对于生存情况的改善与其他有益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控制高血压及避免肥胖)等效,并且其改善的益处与这些方式的益处可相加。

4,减轻体重 。

在世界范围内,肥胖正成为过早死亡的首要可避免的原因。

5,控制血脂异常。

高血脂带来血管问题

6,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严格的血糖控制也可减少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风险。

7,健康饮食。

摄入含较多蔬菜和水果饮食(例如地中海饮食)的个体CVD风险降低。这些明显的获益可能得益于蔬菜和水果中的特定化合物,或者是得益于进食较多蔬菜和水果的人进食的肉和饱和脂肪往往较少这一事实

更多相关建议:
怎样不得就是未病先防。第一控制好慢性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斑块等,规范治疗,数值要达标。第二戒烟限酒。第三体重达标,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第四要适量运动,每天至少有氧运动30分钟,或者快步走6000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强。第五良好

怎样不得就是未病先防。

第一控制好慢性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斑块等,规范治疗,数值要达标。

第二戒烟限酒。

第三体重达标,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第四要适量运动,每天至少有氧运动30分钟,或者快步走6000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强。

第五良好睡眠。

第六心理平衡。尤其是要指出不是指让你整天笑嘻嘻,那是不可能的,有不良情绪如愤怒抑郁时,想办法调节,不要长时间持续。

更多相关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是生活方式病,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造成的,吃的太油太咸,不运动,熬夜,抽烟酗酒,等容易得上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打破了血液健康运行的平衡,日积月累,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了损害。所以慢病防控提倡三减三健,就是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就是清淡

心脑血管疾病是生活方式病,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造成的,吃的太油太咸,不运动,熬夜,抽烟酗酒,等容易得上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打破了血液健康运行的平衡,日积月累,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了损害。

所以慢病防控提倡三减三健,就是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就是清淡饮食,合理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口腔疾病早诊早治的意思。

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这是慢病防控的口号。

更多相关建议:
(1)合理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多食粗杂粮、绿叶蔬菜以及新鲜水果,可有效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含量。很多研究发现,减少饱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阻止病程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1)合理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多食粗杂粮、绿叶蔬菜以及新鲜水果,可有效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含量。很多研究发现,减少饱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阻止病程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老年人每天应多食芹菜、香菇、洋葱、木耳、大蒜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可降低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半胱氨酸含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因此,补充定量的维生素,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适量摄入鱼油,调节血脂功能,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出现。

(2)适当运动:

有规律的、适度的身体锻炼可以帮助中老年人缓解身体机能的下降,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

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应该进行适度的有氧锻炼,如在早晨或者傍晚的时候到公园、河边等空气较为清新的地方走走,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定量,身体素质较为好的可以进行快走等,对于老年群体来说,进行缓慢的散步即可,但是要合理的控制时间,一般来说身体健康正常的中老年群体可以进行半小时左右的散步或者缓慢的跑步为宜。

除了散步以外,还可以进行如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太极拳能帮助中老年人调理身体的柔韧性、关节的韧性等,还能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保持良好心态:

学会心理调节,保持情绪的稳定,乐观开朗,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保持一定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定期体检: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定期接受体检检查很重要。在中老年群体中,建议肥胖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定期接受体检检查,了解自身血压值变化。此外在宣传指导中,适当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四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需要及时体检。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没有捷径,靠保健品更是不靠谱,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制定运动计划,坚持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