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怎样补肾不上火?

上热下寒,即中医所说的上焦热下焦寒,又称为上焦火下焦寒,中医认为这是比较多见的较为复杂的一种病症。

那么,上热下寒,怎样补肾上火当人体处于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况时,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补肾,需要调理好内火旺盛的情况,疏通上焦热下焦寒,补肾才会事半功倍。

了解上焦、中焦和下焦

中医从人体解剖的角度,将人体分为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

  • 上焦:人体上半部分,主要指胸腔,包括心和肺,将人体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 中焦:脾胃所联系的消化系统,脾主运化,胃主降浊,主要负责饮食物的代谢过程;
  • 下焦:指的肝肾、膀胱,肝藏血、肾藏精,主要特性是向下排泄。

我们的身体如果是处于健康的状态,应该是上焦、中焦、下焦是疏通的,但如果其中的某一个部位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全身。

打个比方,我们的身体就好比一根水管,当我们将水龙头打开,水会顺着水管往下留,这就好比我们吃下食物以后,会经过食管、肠胃,经过消化吸收后,将营养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水流经过水管,最终会从水龙头中流出,但是,如果水管中间的某一节被东西堵住了,水被堵住流不出来,久而久之,水管肯定会被撑爆。这就好比我们的上焦、中焦、下焦,只要其中某一部分的功能出现了问题,身体自然会出现多种症状,继而引发疾病。

而上焦火、下焦寒就是中医所说的一种疾病证候,说到了这两种症状,就不得不提到“中焦不通”的情况,因为这三者基本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

何谓上焦火、中焦不通、下焦寒?

一、上焦火

上焦火,主要是心肺的火旺,临床表现多为头面和心肺的一些热症。

症状:咽痛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唇干唇裂、头晕心慌、咳嗽,夜间睡眠差情绪不佳、烦躁不安、心烦易怒等

调理原则:清热泻火、清心泻火

调理方法:常用板蓝根冲剂、金银花颗粒、蓝芩口服液、黄连上清片、连花清瘟、维C银翘片等清理上焦,或用蒲公英、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泡水饮用。

二、中焦不通

中焦不通,主要是指脾胃虚弱,脾主升胃主降,但脾胃功能不佳者,脾气不升胃体不降,

症状:头重、倦怠、胸闷、胃脘满闷、腹胀、嗳气、食欲减退、口黏渴、喜热饮、小便短赤,大便糖稀、舌苔是厚白或厚腻

调理原则:健脾利湿

调理方法:中医艾灸胃经和脾经的穴位,如阴陵泉穴、三阴交穴、三里穴、梁丘穴等,在中医的辩证下,服用中药二陈丸、黄连清胃丸、藿香清胃丸、牛黄解毒丸等进行调理。

三、下焦寒

下焦寒,肝肾等下焦部位出现寒性症状表现,

症状:下腹冷痛、脚部发凉、腹泻、大便溏泻、肢体沉重、脘腹胀满等

调理原则:祛湿散寒

调理方法:在中医辩证下服用中药汤剂,以祛湿散寒为主,如羌活胜湿汤、温经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交泰丸等治疗,同时可以配合腹部及腰部的艾灸疗法,日常可以用对症的中药泡脚。

上焦火下焦寒,多是由于久病未治、饮食不当或者是治疗不当等引起,它代表人体上半部分是“热性”症状,而下半部分却相反的出现“寒性”症状表现,此时人体心火亢盛,不能够下汲肾阴,阴阳失调,这时候,需要温阳补肾,引火归元,疏通中焦,调理脾胃。

上焦热下焦寒如何疏通?

上焦热下焦寒,治疗上需要寒性药物和热性药物共同使用,温补肾阳,调理脾胃,除燥热。

建议找专业中医科进行辨证用药调理,以下调理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具体措施还需对症应用:

  • 生活方式方面,平时要注意休息,规律生活,规律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药物方面,需要补虚泻实,寒热并用,建议在医生的辨证下合理使用药物,如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中药汤剂。
  • 理疗的方式,比较多见的是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方式进行调整,比如可以通过刮痧的方式疏通中焦,如中脘穴、章门穴、肝腧穴、胆腧穴等,包括泡脚也是有利于改善上焦热下焦寒的症状。

小结:在中医上,上焦热下焦寒是比较复杂病症,意味着上焦热盛、下焦虚寒,寒热失调,肾阴不足,脾胃不和,需要在医生辩证下并用寒热药物进行调理,所以并不是单单的补肾这么简单,需要根据舌象脉象辨证用药,才能改善上火的症状,恢复身体健康。

我是控糖人,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知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

如果您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幸福安康!

更多相关建议:

上热下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证型,患者常常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很难受。对于医生来说,治疗也很麻烦,给予泻法会加重下寒,给予温补法会加重上热。上热下寒不是单纯地热,也不是单纯的寒,到底是什么导致上热下寒?日常生活中又应该怎么调护呢?

上热下寒归于“气不畅”

现在很多人的病证表现再也不是单纯地“热”或者单纯地“寒”,很多情况下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这是由于当今美食的潮流,诸如冷饮、火锅、烧烤等,是极热、极冷、极辣,容易损伤中焦。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上焦有热,下焦有寒,中焦气机不畅,无法交通寒热,寒热互阻,就会导致上热下寒的产生。但总以下焦虚寒为本,上焦燥热为标。因此在调补上热下寒的时候本在于温补下焦、引火归元,标在于泻热,关键在于梳理气机。

上热下寒的调理

乌梅丸为治疗寒热错杂,阴阳失调、上热下寒的厥阴病主方。原方乌梅配伍人参、当归酸甘化阴,可增加养阴柔肝之力,以发挥肝疏泄气机的功能。附子,辛甘大热,入脾、肾经,能补命门衰败之火,助阳散寒。细辛,归肺、肾经,能温肾,同时可“辛温畅肝”。蜀椒,辛温而下行,暖水土而温中下。干姜能温中回阳。桂枝,温经通阳。黄连,归心、肝、胃、大肠经,清心退热、泻火除烦。黄柏,入肝、脾经,可清热泻火解毒。乌梅配伍黄连、黄柏酸苦合而泄热,以免过用辛温而化火伤阴。乌梅丸既温中下焦之阳,还泻上焦之热,同时还条畅气机,是治疗上热下寒的首选。

上热下寒的治法应以“和”法为主,可以用乌梅丸进行调理。但上热下寒在不同的病上又有不同的表现,对于医生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证型,若是自行调理不见好,建议前往医院比较好。

李钰昕/王传航

更多相关建议: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上热下寒的人群越来越多,而且以女性多见。好多人想要调理,但是总会出现各种上火症状,下面就跟大家说一说,如何针对上热下寒进行调理?

上热下寒,主要是由于下焦虚寒,肾阳不足,心肾不交,肾水无法上济于心火,导致上焦有热,下焦有寒。

其实根源问题还是跟脾胃有关,中焦淤堵不通,导致三焦经无法正常传导。

一般好多女性都有上热下寒,总是出现反复口腔溃疡,牙痛,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咽喉肿痛,失眠多梦,拉肚子,痛经,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腰膝酸软,手脚冰凉等等。

咱们都知道,虚不受补,如果身体虚弱,中焦淤堵不通,还坚持进补各种大补之物,因为脾胃虚弱,无法正常吸收消化,肯定会导致身体内产生过多的热量,一部分转化为营养物质,水谷精微,一部分转化为多余的能量,会出现上火症状。

如果想要调理上热下寒,一定要滋补肝肾,调理中焦淤堵,下面就跟大家说说调理方法。

第一,拍打经络,疏通中焦,可以拍打胆经三焦经,以及带脉。

第二,艾灸调理,通过艾灸调理可以起到温经通络,温补肾阳,补气益血,驱寒除湿调理脾胃,调节阴阳。可以艾灸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肾俞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

第三,运动锻炼,可以促使全身的经络的运行,有利于血液循环。

第四,通过中药调理,一方面可以从脾胃入手,从中焦进行调治。一方面可以调补肝肾,滋补肾阳,引火下行。

第五,饮食清淡,不吃寒凉辛辣刺激食物,多晒太阳,多晒后背,多泡脚保持心情畅通,避免肝气郁结。

第六,疏通后背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通过打通督脉来促使心肾相交,引火下行。

第七,平时可以经常用双手心搓命门穴,也可以用手掌心检查揉搓双脚心,促使心肾相交。

更多相关建议:

大家好,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执业医师,工作之余一直在做中医健康知识的普及,我在门诊上经常能够遇到这类人群,自述自己感觉身体里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吃清热的东西又觉得寒凉,吃温补的东西又觉得上火,觉得自己身体虚弱去吃一些补品结果很容易上火,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种情况就是寒热错杂,不是单纯的热,也不是单纯的寒,是上下不交不通的情况。也是中焦不通畅,中焦运化出了问题。需要疏通中焦脾胃,疏通气机运化才行。所以想要补肾的话一定要沟通上下,让上面的热下来,下面的寒上去。临床很多心肾不交的情况这个时候只要交通心肾,火下来了,水上去了就能达到补肾的效果了。

什么是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处于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人体会感觉头面部比较热,然而腰和腰以下的部位,感觉特别的寒凉,我们中医对这种现象,叫做上焦热下焦寒。比较典型的症状有:牙龈肿痛,头面部容易上火,口腔溃疡容易反复发作,失眠,头痛,头胀痛等情况,下肢往往都是寒凉的,有种踩在冰上的感觉,即使在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下肢冷感现象也比较重。

造成上热下寒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上热下寒的原因有很多,有脾胃的问题,也有心肾不交的情况

整体来说人体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中焦有脾胃,脾胃为人体的交通枢纽主宰人体的气机和运化,当脾胃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上下不交的情况。心肺属上焦,肾属下焦。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关键在于中焦脾胃。

很多人喜欢吃宵夜,吃冷饮,吃甜食,吃肥甘厚味的食物,暴饮暴食,三餐不规律,这些情况都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吸收,造成中焦的瘀滞,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的话,就会出现上下不通,需要调整饮食,疏通中焦,沟通上下。

心肾不交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水火不济,心火在上肾水在下,它是中医的一个证候,是指心与肾的阴液亏虚,虚火内扰,产生一系列以心烦、失眠、腰酸、头晕耳鸣等为代表的虚热证候。需要交通心肾。

上热下寒该怎么办

1:健运脾胃~温胆汤泡脚

首先我们要调整饮食,改善中焦脾胃的运化,少吃寒凉生冷、不易消化、甜腻、油腻的食物,要养成规律的三餐饮食,在注意饮食的情况下,同时我们可以选择用温胆汤来泡脚,帮助运化中焦。温胆汤主要是化痰与理气,气顺了以后痰就能消除,这样就能清上焦的热,可以运化中焦,理中焦的气机。其主要的组成就是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甘草,茯苓。

2:交通心肾~选择交泰丸

交泰丸就是可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它的主要组成就两味中药,一味是黄连,一味是肉桂。交济水火,药方取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寒热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济。

总结

上热下寒也是现代很多人的通病,如果确诊,请及时的治疗,建议大家在遇到情况特殊的时候,最好咨询相关中医师,进行适当的调理,去改善这个问题,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

我是苏妮,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健康问题,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希望您能为我点个赞,特别感谢您的支持!

更多相关建议:

上热下寒这种情况在临床中也挺多见的,主要病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因为中焦的不通,脾胃的虚、寒、热、痰、饮、水、湿的阻滞导致中焦运化不足,不通调,使心肾不相交,心火不下不能抑制肾水,出现上热现象,肾水不上抑制不了心火,出现下寒现象,这个时候病位在中焦脾胃,要通调中焦脾胃,不用补肾,这个时候可以用张仲景先生泻心汤类的方子随证选用。

第二是因为肾真阳衰弱,阴寒之气逼迫虚弱的阳气上浮至头面、口腔部位,出现上热的症状,这是假热的情况,本质上是肾阳衰弱,肾阳太过衰弱,肾阴也会受损,因为阴阳互根互用,这个时候不光要补肾阳,还要兼顾滋阴潜阳,引火下行,如肉桂来引火下行,龟板来滋阴潜阳,这个时候可用郑钦安先生的潜阳丹和封髓丹一起用。

上热下寒在饮食上过热过寒凉的食物都要远离,辛辣燥热的助上火,寒凉的致中下焦寒,清淡饮食配合治疗为好。

更多相关建议:

临床上见到很多患者有上热下寒的体质。那么什么是上热下寒呢,咱们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心主火,心在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肾在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正常情况下,心火借助胃气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则借助脾气的上升接济心火,使肾水不寒,心火不亢,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这叫做水火既济。如果中焦脾胃为湿邪所困,就象乌云遮住了太阳,肾水得不到温煦而变得寒凉,同时心火独亢于上而出现热象,这就叫做水火不济,而出现上热下寒的证象了。具体表现为上半身是热象,比如眼干,口干,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嗓子疼,咳嗽,咯黄痰,脸上爱长痘痘,心烦,上半身爱出汗等等,而下半身则表现出寒象,如下肢凉,特别是脚凉,小肚子凉,腰凉,大便稀溏等。

我最近接诊了一个患者,她是女性,60岁。她的症状不是很多,但是,足可以看出她上热下寒的体质,她的主要症状是:口干口苦。咽部有异物感,长期的慢性咽炎。大便稀,总是不成形,每天大便2~3次。脚麻凉。舌淡边有齿痕。齿痕特别明显,脉短细。

她的这些症状就是上半身有热,出现口干、口苦,咽部有异物感,,嗓子那儿总象有痰堵着,咳又咳不出,咽也咽不下,中医称之为梅核气,是痰气互结于咽部,也是由于内热炼液成痰所致。而她下半身则表现为寒象,大便稀,不成形,是脾阳虚,脚麻凉,是肾阳不足,

辨证:上热下寒证

治则:清上温下,交通心肾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用柴胡、黄芩清上热,用天花粉、牡蛎滋阴潜阳,以降心、胆之火,用干姜温补脾阳,肉桂以引火归元,即引心火下移肾水,也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用炙甘草温中、调和诸药。另外加上半夏、厚朴降逆化痰,宽中理气,加茯苓、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另外加桔梗、连翘以清咽化痰。

患者经过一个月的调理之后。咽炎明显减轻。咽部异物感消失。大便也基本成形。每天大便基本是一次,偶尔有时会大便两次。脚也感觉暖和了,总之患者自我感觉身上轻松多了。

更多相关建议:

所谓的上热下寒,一是热在上焦心肺,寒在中焦脾胃。上热表现口干口渴,口腔溃疡,面生痤疮,口苦咽痛等症状。脾胃虚寒则表现为腹胀腹痛,欲寒凉容易腹泻等。治疗的话当与诸泻心汤类治疗,如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等。

另外一种寒热错杂是热在上焦,寒在下焦。上焦热的症状与之前相同,下焦寒主要是肾阳虚,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大便溏泄,小便频数等症状。这种需要用乌梅丸来治疗。

治疗上热下寒,关键在于调理寒热的平衡,这样即便补肾也是不会上火的。即便上火了,寒药的量加大一点就可以啦。

更多相关建议:

这个是中医的引火归源的一个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心为火。肾为水。当心火不能下降来温肾。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就会造成上热下寒的一个现象,也叫水火不济,这时就可以通过把心火引到肾经。把肾水引到心经,就可以达到水火既济的一个状态,而在补肾时主经是滋补肾水。叫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一个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补肾分为补肾阴,肾阳,肾气,肾精。阴阳并补,气阴双补,这些滋补的方式,上火主要是补气,补阳,时产生的。就是在补肾阳时,必然会引起上火的现象,这时就可以通过在大量补阳药中加一些补肾阴的药叫佐药,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阴阳平衡的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引心阳到肾中达到温肾的效果,就可以用一些引经药,达到引火归源的一个效果,这样就可以心火下降来温肾。肾水上行去济心。就可以达到水火既济的一个健康的状态了。就不用专门用补肾阳的药而是引心火入肾,这时就用到像牛膝这个药,因为有引火归源的一个效果。

更多相关建议:

人体是一团气,在无病的情况下,这团气既不会表现出寒,也不会表现出热,而这团气出现了问题,人就会出现寒、热,但是更多的是灰色地带——寒热错杂。寒热错杂不是单纯的寒,也不是单纯的热,也不是寒热过于强盛出现另一种的假象,而是人体既有寒,又有热。

热的性质是向上的,寒性是向下的,中国古人早已有论述,曰“火性炎上”、“水性润下”,如果气出现了失常,寒性就会趋向于下,热性就会趋向于上。口腔溃疡,红肿疼痛;眼干眼涩,红血色;口干舌燥等这些都是上热的表现,而下寒会出现足膝冷痛,腰部冰冷,小便色白,腹泻臭味不明显等。

如果单纯用温养散寒的方式治疗,上热的情况一定会加重,而如果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就会加重下部的寒邪,单独治疗一种邪气,另外一种邪气就会加重,因此不能单独使用温药或寒药,而是要调和阴阳,寒药和热药都要使用。

如果想学习这种用药方法,一定要学习《伤寒论》,《伤寒论》中介绍了许多调和寒热的方剂,只有学习了张仲景老师的方法,才知道如何调和寒热。像半夏泻心汤、乌梅丸、人参干姜黄芩黄连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方剂,都是治疗上热下寒的,但是它们同中有异。方子同中有异,是因为症状表现不一,因此如何用药,还需要根据病人具体表现选用,而不是道听途说。

更多相关建议:

进入冬天,大家都会想着滋补身体,这样可以抗寒,会选择一些滋补效果好、营养成分高的食物吃,但是进补要看每个人的体质,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上热下寒的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视。

上热下寒,怎样补肾不上火?

上热下寒这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大家从名字上应该也能看出来就是上身热,下身寒冷,特别是女性,出现的几率大一些,一般是面部上火、下面寒,常常伴有胃寒、宫寒、脚凉等现象。

有些人还会出现肾阴不足,口干舌燥、耳鸣等情况,女性的话生理期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月经不调、宫寒、经量减少等等,有些还会出现失眠,脸上长痘等症状,一定不能大意,一定要注意做好调理,以免危害健康。

如果你有上热下寒的现象,在进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最好先滋阴,然后再进行滋补,睡眠差的女性朋友可以适当吃一些莲子银耳羹,还可以吃黑芝麻、板栗等食物。